Go to Top

撷百家之长,圆本心之法

我认为,心理疾病采取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以获取疗效,是在走弯路,为什么这样说呢?程红艳老师用打地鼠的游戏来比喻是形象生动,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些治疗方法并没有从心理疾病的病因入手解决,结果自然就不尽人意。
为什么有的人看的心理学书籍越多,心理问题越难解决呢?其实道理也很假单: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图式,图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决定着人做信息选择时会有相应的内容和倾向偏好,当图式一旦被启动就会像程序一样被严格执行下去。如此,当我们接触新信息之时就会不自觉地把新信息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中去同化这些刺激——试想,假若我们原本的图式容易产生问题,新纳入的信息极可能同样会产生类似的问题,因为我们还没有沿用新的图式,没有学会独立思考。所以,观念越多,心理问题反而会越复杂,越发难以解决。
认知行为疗法与药物治疗心理疾病,都是走弯路,什么疗法没有走弯路呢?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理论——无意识理论:所有的症状都是有意义的,只是意义常常藏在潜意识中,不被人们所觉察,病人不了解症状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所以症状会顽固地存在。精神分析通过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技术揭穿人们防御机制的伪装,从而领悟症状背后的意义,症状便会消失。
  精神分析没有带领来访者走弯路,只可惜这条路也太漫长了。而认知行为疗法终于开了一条新路,可我认为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是一条对人的终身发展不利的心理学方法,因为认知疗法(如,合理情绪疗法)只找出浅层的观念并意图强行去修改它,却没有找出这些观念背后的意义——如此一来,产生心理问题的启动机制还在,症状怎么能根除呢?
那么,有没有既快见效、又能根治的两全其美之法呢?我们知道钟友彬先生的认识领悟疗法就是想把前两者合在一起:方向正确、疗程又短,似乎集合了两种方法之长,这下可是完美的心理治疗方法了吧?但,为什么认识领悟疗法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与运用呢?从结果来看,应该是因为疗效不稳定,不持久,还有就是理论本身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弗洛伊德说症状本身是有意义的,那么究竟症状的意义代表什么呢?这一点很值得去思考。按我的理解,他是把潜意识打包处理了。

我现在提出的本心疗法,正是撷取了弗洛伊德关于“症状是有意义”的观点,并在此观点上,对于无意识理论有了自己的解释:并不是因为童年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而通过防御机制的化妆潜抑到潜意识区域,使病人不能觉知而处在无意识状态——我认为所有的带有情绪的想法、不自由的想法都是潜意识,这样的想法只要在意识层面上,就会通过情绪表现出来;情绪被宣泄或注意力转移之后,这些想法会自动进入潜意识,也就是处于无意识状态。这样的想法多了的时候,各种心理生理症状就会表现出来。举个李小龙怕蟑螂的例子,蟑螂只是一个导火线诱因而已,李小龙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把这一症状给灭了就算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已经给他的身体健康是埋下了隐患。
我记得佛法里面是认为弗洛伊德的理论是小儿科,是不入流的心理学,或者只是性心理学、是心理学很小的一部分,佛学才是真正的心理学。但我认为,弗洛伊德是伟大的,给心理治疗指了一个非常正确的方向。沿着这个方向,他的理论才能真正转化为生产力,可惜的是他这套理论的后继研究者们并没有太给力(至少我目前是这样的认识)。
而佛法为什么能解释解决很多的心理问题呢?烦恼即菩提,万物由心生。佛法认为,如果能够顿悟,能够放下执着,放下分别,放下妄想,那就是大自在,大圆满。也就是没有心理疾病的立足之地了。如果放下执着,何来痛苦呢?放下分别,何来情绪呢?如果连妄想都放下了,不起心动念,四大皆空,又何来烦恼呢?但是按佛法修行,修成正果,成了高僧大德,得要多长的时间呢?惠能大师的顿悟,这样的缘分又得几世才能修来呢?佛法之所以难修可能还在于此理论并不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并没有很好地遵循人性的规律,而心理学本身则是激发人的心理潜能的科学。但我觉得佛法的终极目标正是达到心灵完全自由的境界,只是人们该如何自修,就应该是心理学研究的课题。
本心疗法取了各大理论流派的精华,方向准确、疗效快速、治标治本、自成体系。这样一来,就如同找到了解决心理问题、治疗心理疾病的万灵公式,也就能解决所有的心理问题了。(文章由本心疗法成员罗俊颖费心修改,深表感谢!)

广州市慧苑心理咨询公司
咨询预约电话:020-62728787      13711628805
官方网站:http://www.huiyn.com
微博:http://t.qq.com/zhanggonghe6969/
公共平台微信号:huiyn-020-6272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