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心灵何所是?——本心原创 连载(之一)

心是什么?有人说是“心脏”,有人说是“大脑”,也有人说是“思维活动引起的理智与情感”,都有些道理。实际上,大脑只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而“心”指的是心理。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是大脑的机能;同时,心理也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这种反映有三个重要的特点:首先,心理是观念的反映。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等等。唯有心理的反映形式是非物质的、观念的反映。脑的神经过程本身,如兴奋与抑制,是物质的过程,但是人脑这一独特的、物质世界最精密发展的产物,具有一种产生观念的特性。在神经过程进行的兴奋的传递或抑制的阻抑的同时,产生观念的反映。

其次,心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心理反映的内容和材料来自外界现实。由于人在生活经历中除了直观地认识现实事件之外,在头脑里储存了个人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每次在新事件作用下所产生的反映,均经过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个人特征的折射。也就是,脑的加工过程每一次的编码和译码,对已有的信息的提取和检索都是具体的,因而心理的反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个体性。这说明为什么对同一事件,对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下,可以产生不同的反映,为什么有时产生错误的反映的心理根源。

最后,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从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想像到思维,正如计算机一样,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是心理的运算活动,统称认知过程。除认知活动之外,还有意志活动和情绪活动,它们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形式。意志活动是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情绪活动是伴随认知与意志过程而生的一种独特的主观体验。因为认知、情绪和意志都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因此它们都要经历发生、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并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发生规律。

心灵是什么?心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观念的反映,在人的阶段可为产生这些观念的主体——人所觉知,这就是人的自我意识,也称“心灵”。“心灵”的功能是观察与指挥。它反观机体内部,觉知各种经验,如知觉、表象、思维、情感和欲望,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同时又觉察外界环境,将环境里吸收的信息以想法的形式往大脑里输送。

因此,“心灵”连结内、外环境,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例如,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注意,以适应感觉通道的容量,可以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解释,从而指导行为。其功能是使人认识世界,存储知识,制定计划,调节行为,它还使人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组织社会生活,创造新的世界,这就是以心理活动为依据的人的心灵力量。

心灵世界观念的反映汇成想法,想法的交错构成人的精神世界,又称心灵世界,心灵世界是心灵的空间或背景。心灵有自由、不自由两个状态。其自由度大小,决定了它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环境的智慧大小。

一、心灵自由

心灵自由指你怎么想,心灵世界都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心如止水。这种状态也是人生之初的状态,一种原始自然、心理平衡的状态。饿了能吃、困了能睡、对未知的世界充满好奇。把心灵世界比喻成一个容器的话,里面装再多想法,对容器本身和容器外的东西没有影响,这就是心灵自由的表现。

王阳明有一首诗名为《泛海》这样写道:

险夷原不滞胸中,
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
月明飞锡下天风。

在王阳明看来,艰难险阻原本就不放在心中,万物的变化如同浮云一般飘过天空。在静静的夜晚,尽管海上波涛汹涌,只要我心不为所动,这些又算得了什么。自己就好像手持锡杖(高僧手持的一种法器),乘着天风飞跃这惊涛骇浪。心灵自由就是这种状态,面对万物变化,海上波涛汹涌,心依然是平静的。

这首诗有一股正义的豪情,表达了王阳明淡然世间荣辱的洒然心态。同时也体现了他实现自我、心灵自由。心灵自由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只能无限接近。大部分个体的一生会出现很多的心理冲突,无法实现心灵自由。

二、心灵不自由

心灵世界本来没有疆域,像浩瀚的宇宙一样,无边无际,但因为没有学会理性思考,我们的很多想法如污染物般无形中就给心灵世界设置了很多的障碍,导致心灵的不自由。心灵不自由是错综复杂的想法冲突与情绪的积累积压,致使人不能自主,无法专注于当下的事情,注意力转移到各种症状的表现上,以缓解内心冲突的不舒适感。心灵不自由时,大脑思维产生的想法也不自由,想法一出来,身体就紧张,有强烈的情绪的反应,导致心灵如镜子般的功能被遮蔽,发生偏离,起不到冷静观察、正确指挥行为的目的。

本文作者————张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