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两难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

世上许多痛苦来自于有选择。比如,选择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这是许多男男女女纠结的问题。试想,当初上帝造人,全世界仅只亚当和夏娃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时,这样的问题还会存在吗?不存在。亚当见到了夏娃,会惊奇、欣喜于这个与自己那么象又那么不一样的新的活物。夏娃一睁开眼,这个男人便与上帝所造其它万物同为一个整体而呈现,她从未期待过什么,这个世界于她是本自圆满的。于是,两人自然而然地,就开心快乐地悠游于伊甸园中。这是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他们不会对这些问题有概念。封建社会中,婚姻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没有选择的自由,这么两难的问题也不会出现,多不过是象贾宝玉一般,我喜欢的是那一个,怎么给我弄来这一个!封建社会人类已经欣欣向荣,适龄婚配男女各有诸多选择,选择基于什么呢?很重要的一条:门当户对。

 选择爱我的人还是我爱的人?问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问几个问题。

问:为什么要做选择?

答:要找个合适的人结婚。

问:为什么要结婚?

答:奇怪的问题!人家都结婚,个个都结婚,是人都要结婚。

问:为什么人要结婚?

是啊,为什么人要结婚呢?因为人类要繁衍,要保持物种的延续。人类的后代出生后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养育,才能成为可以独立生存的个体。为了让他们存活下来,人类祖先保留了男女一起共同生活的习惯,男性和女性合作抚育后代。合作的形式,经历了群居,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直至现在全世界较普遍地进化至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已经被大多数国家确立为法律制度,获得了普遍的道德认同,应该是当前最符合人类这样一个物种生存繁衍的利益的。一夫一妻制度实现了男女之间最强的一种联接,使他们更可能好好抚育后代,而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雄性之间的恶性竞争。

新出现的情况是,人类现在似乎已经过度繁衍了。中国实施的被批为灭绝人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就是在这样一个认识之下产生的。生下来被抚育成人的孩子太多,人口太多,资源会被耗竭,反而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的“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也相当程度地被淡漠了,出现了好些丁克一族。另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有能力的个体,独自成功地抚养后代完全可以实现。如此一来,人类一夫一妻制最根本的动因——共同抚养后代,实现繁衍,被消减,婚姻也就多样化了。一夫一妻的传统婚姻之外,独身的,家里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的,也比比皆是。

再回到开始那个纠结的问题。有人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因为婚姻之前,并非是这样二选一的状况。人们完全可以选择一个既爱我,又爱为我所爱的人。但世上人有如许多,就有人寻寻觅觅,总碰不到这样理想的人,而要面对这纠结。

个人以为,端视个体自身情况作选择。什么情况呢?大体两方面。一是自幼种植于心的婚恋观念。对于自己想要的婚姻,有的人非常明确,更多的人是模糊的。但即使模糊也有大致期望的模式。如果是偏向传统的,遵循人类已经进化成功的一夫一妻制,非常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家庭生儿育女的,选择爱我的容易获得高的幸福指数。而属于人类进化先锋的,不多热衷于传统婚姻模式,对婚姻态度比较开放的人,选择自己所爱的能令自己更称心如意。另一方面是个体内心的圆满程度。心理学家将成人在亲密关系中的依恋模式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高自尊高安全感,你行我也行,内心乐观、豁达的人;多虑型——低自尊高安全感,我不行你行;恐惧型——低自尊低安全感,你不行我也不行;超脱型——高自尊低安全感,我行你不行。安全型的人,选择自己所爱的人,能够得偿所愿,还有能量在长期的婚姻生活中感染所爱,使关系变化为相互依恋,我爱你,你也爱我。多虑型的人,会倾向于选择爱自己的人,以获得高自尊。超脱型的人,容易选择自己所爱的,否则他的“我行你不行”会愈发强烈而使婚姻发生困难。恐惧型的人,宜选被爱。爱,为了繁衍,也为了内心的圆满。

另一个影响这个选择的重要因素是性别。因为女性生儿育女的成本很高,要用自己的身体作代价,并且生下来后要承担哺乳、养育的重担,所以,面对婚姻时往往比较理性,会选择爱自己的,或者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类进化的先锋例外。婚姻育儿中男性的成本相对低得多,所以男性会倾向于选择自己所爱的。  。(本文作者:资深心理咨询师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