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一例死亡恐惧个案的潜意识动机分析

来访者男性,26岁,事业单位工作。其所述症状为近几个月来为死亡的恐惧缠绕,每当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就会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明天死了怎么办?现在做这些还有什么意义?

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是否他有亲人最近或以前去世,由于来访者与逝者的情感还没有释放,以致如此。可经询问,来访者告诉我他从小至今,家中或近亲中没有人死亡,他本人也未见过人死亡时的情景。

再向他本人的生活经历中找找看。但开始他告诉我,自己很顺利,从上学到工作,都按部就班顺利走到目前。自己从上学时,就一直有出色的表现,个人能力也高,现在的工作也比较顺利等。婚姻恋爱方面。已结婚,与妻子感情也很好,这方面没有什么问题。

自己不会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而心理咨询师却相信,在心理世界没有无因之果,也无无果之因。他不知道、不说。我在耐心等待和引导中期待着他的阻抗消失。这就是心理咨询,我们要陪着来访者经历他的迷惘、抵抗、犹豫、苦闷、无助,甚至濒于绝望。当来访者经历完这些,将阻抗的力量消耗掉之后,那压抑的念头就会像春天开始融化的冰,开始时一点一滴,然后是涓涓细流,最后汇成汨汨流淌的清泉。

他还是一位在职研究生,目前正在写论文,但却很难写下去,导师的指导也不得力,他觉得自己有可能写不出论文。而写不出,就意味着得不到学位。对于一生顺利的他,这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再加上脑海中时有关于死亡的怪想法,于是人坐在那里看书,半天下来,脑子里什么也没有留下,如何写得出论文?

接下去,让我们来分析吧。       研究生的论文要写几万字。需要写作者有较强的搜集和筛选各方面材料的能力,还要有创新的思想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一个人尽管过去很优秀,但也许需要这样缜密的思维和较高的写作能力的时候,显现不出他的优秀了。这不能说明他在其他方面不优秀,只是说明他在科研的能力和写作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已。一贯的优秀和自负,使他的意识层次无论如何不能承认自己的能力在这方面低人一等。他不承认、不愿面对、他还幻想着像过去处理困难一样,凭自己的能力应付、驾驭。他要让别人看到自己的水平。他不能让别人看到自己的退缩和无能。这不是他的性格。他做努力、去尝试。但能力非一天而养成。他的努力短时间不可能有戏剧性的进展。他碰了钉子。于是,陷入焦虑之中。他的意识可能不够清楚,但潜意识永远是那么明智,它已清楚地看到,他也许应该知难而退了。

这就是精神分析,它永远使用两种,甚至几种力量的争斗,它们的此消彼长,来看待和描述我们的心理世界。一种心理的力量,当正面进攻不能奏效,它就只好采取迂回的办法达到它的目的了。退缩和放弃的想法,不为意识接受,于是它摇身一变,以对死亡的恐惧的面目出现。死亡不就是一种放弃吗,而且是彻底的放弃。死了,就不必承担任何的责任了,象成语里说的:一死了之。      一个成人怎么能把放弃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我们讲过了。潜意识里运用材料不分时间,它本身就没有时间的概念!一个人可能没有看到过人死亡的真实场景,但他(他)在幼年童年时不可能不学习接触到死亡这个词汇。在孩子的心中,死亡就是离开,就是放弃,与成人对死亡的理解是不同的。一个人碰到重大的应激事件难以应对时,他(他)往往退回到早期生活。潜意识的想法不得不采取象征和替代的手法表现,当事人往往就不明就里,于是更惊讶于自己何以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原先的焦虑再加上对象征意象的恐惧恐慌,心理进入失衡状态。这些心理变化,还会引起生理上的反应,失眠等症状会出现,并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从而使整个人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这是潜意识在用它特有的方式向人发出警告。

虽然我们不敢确定这是唯一的原因,另外在目前认定的原因事件与症状之间还有一些空白点需要填补,但引导我们做出以上推断的逻辑关系是存在的,我们倾向于这么认为。我们希望在辅导的过程中,让来访者也认识到这一点。他应该学会面对潜意识内的冲突,并最好是与它达成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