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冠心病患者两到六成伴发抑郁症

冠心病患者两到六成伴发抑郁症

抑郁症在任何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中国人对此认识不足导致就诊率远低于发病率

头痛、头晕、胸口痛、失眠……碰到这些情况,很多市民会认为自己是心脑血管出了问题,然而当医生指出这可能是抑郁症的症状时,大多数中国人都会连连摇头,认为自己不可能得这种病。

日前,来自全国的150位精神领域专家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关于抑郁症的学术论坛,对抑郁症的诊疗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有中国学者的研究显示: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科就诊的患者中,存在抑郁或焦虑障碍的比例分别为23.92%、15.91%和21.62%。然而,这些抑郁和焦虑的患者能主动就诊的却不多。这当中的原因除了对疾病认识不足、没有正确求医之外,患者自身的病耻感以及对于长期治疗是否安全的顾虑都使得患者难以坚持抗抑郁治疗。

文/记者黎蘅

各年龄阶段都可能遭遇抑郁

据了解,目前青少年的精神心理问题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研究显示,欧洲14~17岁青少年抑郁症的1年患病率为3.4%,这提示需要对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但是,目前相当多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得不到正确疏导,甚至孩子的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也长期被家长和老师所忽视。

进入21世纪,年轻人尤其是职场白领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有所提高,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维护内心世界的平衡外,一旦遇到情绪问题,也开始尝试寻找疏导途径或者专业人士的帮助。然而其中也存在矫枉过正的现象,由于多数科普宣教内容缺乏专业解读和指导,导致有人杯弓蛇影、对号入座,造成了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与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群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更加不足。除单纯的情绪问题外,中老年人也是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的高发人群。有中国学者的文章显示:20%~60%的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有10%~30%的糖尿病患者伴发抑郁障碍。

北大人民医院刘梅彦教授认为,一些冠心病患者在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前后会因为担心费用、手术安全、术后行动受限、体内有异物等而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表现为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但是有些综合医院的医生认识不到这是精神问题,需要及时治疗。

此外,更年期女性由于自身生理变化造成的情绪波动也需要得到家人的关爱和正确疏导,必要时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帮助。

发病率高 就诊率低

专家们认为,综合医院各科室原发病患者中很多都会伴有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有些患者长期、反复求医于不同科室,做了很多检查却并没有找到具体的器质性疾病,例如神经内科中常见的头痛、头晕、睡眠障碍;心内科的怀疑自己需要进行支架手术的病人;消化内科大量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

有中国学者的研究显示: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科就诊的患者中存在抑郁或焦虑障碍的比例分别为23.92%、15.91%和21.62%。除了对疾病认识不足、没有正确求医之外,患者自身的病耻感以及对于长期治疗是否安全的顾虑都使得患者难以坚持抗抑郁治疗。

而一些最初游走于综合医院不同科室的患者,在最终转向精神专科或心理科等专业科室并得到确诊之后,多数不能正视自己的疾病,不愿意接受正规抗抑郁治疗,最后延误了治疗,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

药物治疗要兼顾疗效和安全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郝伟教授认为,抑郁症被国际医学界广泛认识已经有50多年,而中国老百姓认识精神疾病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儿。

事实上,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人遇到精神问题时,都不愿意面对、谈论,更不愿意去诊治。殊不知,头痛、头晕、突然的胸口疼痛、郁郁寡欢等,都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大家完全可以放下成见,坦诚面对精神“感冒”,尽早进行治疗。有研究表明,如果抑郁症发作三次以上,就需要进行终身抗抑郁治疗。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目前市场上可以选择的抗抑郁药物品种很多,但针对某些症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面存在差异。专家指出,青少年和中老年人在选择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强调安全性。治疗老年抑郁症还应特别关注心脑血管安全、药物相互作用、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等。

专家特别强调,抑郁症一旦确诊并开始药物治疗,就一定要遵医嘱、足剂量、足疗程地坚持治疗。现在很多大学以及一些大型企业单位设有心理咨询辅助中心,一些企业和社区还举办心理健康辅导或交流活动、发送心理健康普及知识材料,这些都是很好的疏通渠道和咨询窗口,不仅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疾病,也有助于患者减少病耻感,积极投入到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