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心理咨询目标的确立

心理咨询目标的确立

咨询的目标是咨询的方向,没有方向,难以航行。
1、          终极目标的意义。
我们把立足于促进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作为咨询的终极目标。明确咨询的终极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实中,相当多的咨询员不重视或者意识不到长远目标、终极目标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局限于来访者明显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只作表现处理。他们没有探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怎么发展的,为什么会如此,背后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等等。这种以问题为取向的咨询方向,往往只能治表,不能治本;杂草割掉了,但根还在,就可能还要长出来,虽然解决了即时的困扰,但对整个人的性格和成长却收益甚微。
反过来。咨询员若能把促进人的心理发展作为咨询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每个来访者的特殊情况,确定具体的目标。这时所确定的具体目标已经不是单一、孤立的目标了,而是以终极目标的具体目标,它的指向是明确的,并且在实施具体目标时,始终是以终极目标为指导思想的。

我们认为,这不是概念上的问题、形式的问题,而是会对咨询产生深刻影响的大问题。实施一个在长期目标、终极目标指导下的具体目标,会比仅仅只有具体目标,有更深远的意义。也就是说,它的眼点、落脚点不是仅仅消除眼前暂时的痛苦、烦恼,而是致力于通过促进来访者观念转变、人格成熟的形式,致使少发生或不发生类似的问题,及至举一反三,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而不是就事论事。咨询的最高境界是授之以“渔”,而不局限于授之以“鱼”。

比如,改变人际交往障碍,不仅仅让来访者能交往,更重要的是要他通过人际交往障碍的剖析,发现自己在认识、情感、个性、技能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把这些原理和方法迁移、运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从而来促进全面的发展。

这就需要咨询员本身有这种强烈的意识,善于把长远的、终极的目标融化于具体的目标之中。我们认为,这一观念和方法的最大意义还在于通过咨询,有可能为来访者指点一个促进成长、有长远影响的方向。
2、          确立心理咨询目标时值得商榷的几个问题,在考虑咨询目标时,咨询员头脑中的有些观念是值得探讨的。
第一,             有些咨询员认为咨询员应持完全中立的态度,不应带有任何自己的价值观念。
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是有独特价值取向的人,咨询员应该尊重每个来访者的价值观和各种权利,认为咨询员不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影响来访者,更不应该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来访者身上。
这种观念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过于认为应价值观中立是值得商榷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员所持有的价值观是无可隐藏的,必定会在相互沟通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因为双方的沟通是思想、情感的沟通。只要咨询员存在其中,即使他不讲话,他的非言语行为也会传递他的价值观的,何况有不少咨询技巧本身就是直接传递咨询员的价值观念的。咨询中保持价值中立或无价值,事实上是做不到的,也是没必要的。最简单地说,终极目标或具体目标本身就带有价值导向的色彩。如果硬要坚持价值观中立,实际上只能说明这种观点是对咨询认识还不够全面和妥当。有效的咨询中,来访者必会受到咨询员价值取向的影响。
问题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应清楚自己所持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咨询员应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以避免把自己的价值观中不合理的内容不自觉地施加在来访者头上,而引起可能的错误导向?
比如,一位持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人,很可能对现代的一些青年的言行不习惯,于是言谈中会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亦可能按自己的价值取向进行引导。而事实上或许这位咨询员所持的不少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
我们说咨询员在咨询中不可避免地会带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尤其是有些咨询员有时候还可能会自觉地把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价值观作用于来访者以促进来访者的改变和成熟。这本身无可非议,然而一旦过分,就可能产生第二个问题。
     第二,             有些咨询员认为咨询应该给来访者灌输、传授一些正确的、健康的价值观。
不少初学者,尤其从医务、思想教育、管理等部门转过来从事心理咨询的初学者,他们常常以为咨询就是给来访者以教导以指点。因而,不少人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在来访者头上,并传授他们的价值观、信念等。一旦发现别人的价值观念与自己有别,与社会宣传有别,就予以指正。他们帮助来访者作决定,常提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的忠告。
如前所述,在咨询过程中,要求咨询员完全抛开自己的价值观念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来访者跟从咨询员的价值取向,相似者才是正确的,不同者就要予以纠正。咨询员应充分地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念,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别人。不然,既是不尊重来访者,也无法达到目的共情即设身处地,是有悖于心理咨询本义的。
咨询中,咨询员应努力地协助来访者的自我成长,使他们有能力去自主自立,能承担起人生中的各种责任,这才是咨询员应有的态度和应有的咨询目标。不应该包办代替,用自己的头脑去帮助来访者思考,用自己的价值选择去代替来访者的价值选择,这是一种的失偏颇的咨询思想。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学者受这种思想支配,他们试图去矫正别人的生活道路。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个又一个的选择,面临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咨询员的职责之一是鼓励遇到困难的青少年去学习面对挫折、面对挑战,在挫折中、在挑战中成长起来,而不是躲进安乐窝,避免风吹雨打,这也就是与咨询目标有关系的第三个问题。
第三,             有些咨询员把来访者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他们想使来访者无忧无虑,没有创伤、没有痛苦、没有困惑、没有心理不适应。

  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有害的。假若来访者是为了获得成长,那么某种轻度的不安、彷徨、苦闷、痛苦是不可避免的。成长会伴随着痛苦,得到中必会有所失去,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因些,咨询员的职责应重在鼓励来访者不断地去尝试、去努力、去体验、去获得发展,而不是躲避风风雨雨。这也许会增加来访者的不舒适感,但对于其发展是需要的。

   来访者的某些不适应往往是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导致的,由此就引出与咨询目标有关的第四个问题。
第四,             有些咨询员把来访者能否适应环境作为咨询目标。而这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适应环境,是适应什么环境?怎样适应?一个不满周围混浊的人际关系而孤独、愤慨的来访者,如果通过咨询适应了原先自己曾厌恶、鄙弃的那种人际关系,甚至同流合污,没有了原先的孤独,也没了原先的愤慨,这样的环境适应究竟是好是坏?

   在此,我们觉得适应其实有两种类型:一种即为忍受、克制、屈从、顺从、迎合;另一种是改善、调整、克服。前者是被动、消极意义上的适应,而后者才是主动、积极意义上的适应。前者带给人的是压制、衰退,而后则带来蓬勃、发展。咨询目标应立足于后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咨询是真正在促进人的发展。

   从这种意义上讲,终极目标保证了具体目标的方向性。因为就具体目标而言,消除孤独、愤慨等不良情绪就是目标,如果达到了这一目标,就算咨询有效了。而事实上,这种目标的实现牺牲了更大的目标,不符合终极目标的要求,所以它是失败的。终极目标的存在指导咨询员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咨询的涵义。

  现实中,咨询所带来的改变往往很可能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效的咨询在于使积极面尽可能地多,而消极面尽可能地少。(马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