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丛林 or 花园

引子笑话

两个人去露营,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大灰熊走过来了,他们这个其中一个立马就打开自己的背包,从背包里面掏出跑鞋,旁边一个人就很奇怪,大灰熊跑过来了,你干嘛还找鞋子穿呀?“怎么说没有必要?我不用跑得过他,我只要跑得过你就可以了。”

1、丛林

在这个竞争的社会,压力和痛苦是常事。因为竞争,就会产生赢家和输家。赢家获得极好的价值体验,那输家呢?通常除了一些实际的损失外,它还可能引起自卑和挫败感。这种自卑,会使人失去前进的勇气,他觉得凭我的能力和努力是改变不了现状,再怎么样努力也无济于事。“如果我收入高,我一定会能好好孝敬父母。”“如果我是博士毕业,我一定会很容易获得老板的青睐。”“如果我长得漂亮一点,我一定可以嫁的更好。”老实说,这些事情之间真的有这么紧密的关联吗?为了逃避自卑带来的痛苦,人们会寻找——借口,以借口来维持自己“表面”的力量。

不自信的人,说到底,心理学术语叫“自我价值感低”!“穿名牌的服装,让别人高看我几眼”“认识某某大咖,有合照有签名为证”“背后捅一下他的脊梁骨,败坏对手的名声”“找机会博一搏,单车也可以变摩托”以上这些都是自我价值感底的具体表现。那现在问题来了,那自我价值感低的人怎么办呢?怎样真正的提高自我价值感呢?而且是内在的自我价值感,不会收到外界的挫败影响呢?培养强大的内在自我,其实就是知行合一。简单提两个注意事项:

一.“自己控制不了的,也是自己的责任”。

比如说,我开车问路,结果别人指了一条错误的路给我,最终我没有按时到达目的地。这是谁的责任?对,因为你相信他,你要为自己的信任付出代价。相信你尝试承担各种责任的同时,你的能力会慢慢水涨船高。同样,“能力越大,责任也会越大”,这是一对相得益彰的好朋友!

二.要养成一致性表达的习惯,完全和内心的感觉在一起。

比如下班了,几个人去唱K也叫上你,但是你想回家,或者说你真实的感觉是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去的话,又担心同事怎么看你,会有点不好意思,那你就去了。这就是没有和自己的感觉在一起的典型例子。好好练习生活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和准确感知这个世界的能力一样重要!准确表达自我和自己的认知,慢慢身边的人会相信你,对你感到放心。于是更多的协作机会自然涌现。真正属于你的生命之旅才正式开启。所谓“只要人做对了,世界也就跟着对了”,寓意来自此处!

2、花园

因为竞争,我们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要跟他们和睦相处,往往又委屈了自己。比如,有一个同龄人,他比我优秀,长相好,学历高,收入也比我高,社会地位比我高,职业也比我好。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候,你能真心去祝福他吗?很难,因为比较,让我难过,我会感到挫败,祝福,会让这种挫败更加强烈。如果不祝福,我离他们更远,更没办法与环境融洽,怎么办?有个段子,曾经的恋人多年后重逢,互相问好,结果是“知道你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谁叫你没有跟我一起呢?怎样才能破掉这种心态呢?从上面这个段子就可以看到,“我们有没有在一起”是关键!

没错,在一起,我们就不是竞争,不会比较,而是伙伴了。 所以对付这种嫉妒心态的影响下的烦恼,我们往往要注意转换自己的心态。把敌人,竞争对手“揽入怀中”。——什么?怎么可能?我们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然后一起吆喝:“大家快来看,快来采呀”,于是原来的竞争就变成了双赢。我会衷心希望旁边的你也那么灿烂耀眼,帮我吸引更多的蜜蜂。于是,别说什么祝福了,我还要感恩!离开比喻,回到我们的现实,有个同事,有个别的公司就是我们的竞争对手,我不可能和他形成现实的伙伴关系,我们还有一招,去了解他,如同了解自己一样。

只要他做的比我好,就证明有我学习的资源。什么都是可以学的吗?人家是有个强悍的爹呀!即使是他有个强悍的老爹我是不可能学习的,但是我也应该去了解一下他的老爹是怎么变成如此强悍的呢?这不也是学习的资源吗?一旦这样开始想象,你和竞争对手之间将一笑泯恩仇!

最后破框时刻

让我们跳出所谓的“丛林”和“花园”,往往发现,这两种场景假设出来的心态,在某个时间片段,其实都很有用。关键是——你有没有能力自由切换,完全使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去选择,还是默默都忍受或顺从,被影响,被牵制?凡是可以独步武林的人,必然是在这所谓的“丛林”和“花园”之中来去自如,而且都视之为“沃土”!然而,为什么我们经常做不到呢?寻找一下我们为什么经常被这些环境所影响的根源把,我们为什么有这些被动和顽固的心理惯式?它,来自于我们童年的赏罚教育。有时候,就因为人类的教育事业发展得太强大了,赏罚运用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导致我们连一头牛都不如,你可曾想过?我们牵一头牛到河边喝水,往往喝不喝水还是牛自己的事,我们强行不了。

这道理大家都懂!把孩子拖到课外培训班的门口,孩子连这头牛的待遇都不如呢?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威逼利诱,家长经常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往往把孩子天性中的好奇心,自主性给扼杀在摇篮里。美国曾经在做过一个调查,在街上随机采访一些人,问他,“假如你可以隐身的话,你最想干的事情是什么?”大家知道答案吗?百分之八十的人,他们的答案就是抢银行!很”孩子气”的一项调查,是吗?也许很多人都觉得因为是轻松的搞笑,也有人说,本身这个问题就有预埋的暗示信息。然而,出现这样的现象,也是值得教育工作者去反思的。为什么孩子一旦逮住机会,就去表达一种被压抑的欲望呢?

这个假设,导致我们的科技一直不敢去密集开发隐身技术,或者不能推广,是不是人类文明的一份悲哀呢?因为有大人的期待,以孩子的自由意志的萌芽为代价,不鼓励正常的情感流露和表达自我,那是不是孩子人生初期一个浓墨重彩的“败笔”呢?你想牛喝水,你都懂得先带它去遛弯,带它去劳作,让它接受阳光的暴晒……

同样,你想孩子能轻轻松松的跑进兴趣班,你有没有和他做充分的沟通和提前预演呢?让他真的有如饥似渴的动机来到这个教室门口,并清晰知道自己的这种付出是为了什么?不知道怎么做的父母呀,去学习吧!

所以又回到最开始的那个笑话了,在大灰熊的到来前,是不是一定要跑过你,才可以获得不死的机会,如何不牺牲队友? 这个问题没有具体的答案,只要记得,运用自由意志,肯定有所作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