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咨询师手记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的危害

        药物治疗心理疾病,是治标不治本,那是肯定的。问题是不但无益还有害。道理显而易见。         情绪是一种信号,是说明主观世界(即人的思维活动引起了身体的紧张并被神经系统觉察)已经影响生物肌体(客观世界),一个人得了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说明身体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很难承载主观世界的作用了,也就是心灵世界的 …阅读更多

认知行为对于治疗心理疾病的局限性

       那么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学学家应该有所作为了吧,可惜还是无能为力。比如认知行为治疗,其目的还是为了消除症状,表面上看好像是找到了病因,是对病因进行处理。         改变认知,暴露疗法,系统脱敏疗法,体育锻炼疗法,音乐疗法,催眠疗法等等,他们的目的也是为了快速消除症状,消除情绪信号。         原理是什么 …阅读更多

森田疗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局限性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森田疗法应该不算一种治疗方法,算是一种人生态度。也就是管理自己能管的,对不能管的就要放权,不能死死抓住不放,坚定一种顺应自然的人生态度。按照森田的说法是有适应症,神经质症的人才适用此方法,但我认为是人人都适用,没有例外。 谁都需要遵守物质世界的规律,采取有效行为去改造适应物质世界的变化。违背规律做 …阅读更多

精神分析为什么会被边缘化

        精神分析就应该是最好的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了吧?但是来自广州日报的报道说:精神分析:国内受热捧,国外早已被边缘化。(见2013年8月11日-健康.心理版)         在国内,相当一部分心理咨询师给患者提供心理动力学取向的心理治疗,这种方法源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用了很多治疗 …阅读更多

谈笑间,灰飞烟灭 ———听老师戏谈各咨询理论之痛处

  今日值班,老师兴起,又闻金玉良言,遂记如下: 师曰:“精神分析理论培养了、养活了一批‘懒‘咨询师。” 吾问:“此话怎讲?” 师曰:“一套精神分析理论把所有症状都套进几百种的防御机制里,把症状原因都归结于童年创伤。其治疗过程就是研究咨询者的防御机制,再找防御机制背后的创伤。一个心理疾病治疗下来,长的需要几年时间,短 …阅读更多

本心疗法的现实作用2 —— 热议电影《地心引力》

2013年,有这样一部电影横空出世:自北美上映后至今已经拿到了超过5亿美元票房,在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得到97%的新鲜度,在IMDB评分达到了8.7分,媒体和影评人均给予了“零差评”,“影视票房帝”《阿凡达》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甚至给出了“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太空电影”的超高赞誉——没错,这部被这么多外国人捧上“神坛”的电影就是《 …阅读更多

咨询小记

       教学相长不但体现在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体现在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上,做了十年的专职心理咨询,这一点很有体会。我只是提出或是发现了一些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可这些规律究竟有多大意义于人类社会,就要有充分的实践证明。所以没有来访者的信任与配合,没有他们的务实探索精神,也就没有我的这份理论自信。 今天上午一个小时的咨询, …阅读更多

人的思维对人的需求的作用

    人的需求其实是动物性需求的发展,是动物性需求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复杂化。所以以下人的需求只涉及动物性需求,读者可以把它扩大化去对应社会文化下的人类需求。  人是高级动物,所以应当有两方面的属性,一方面是动物性,这是基础的部分,是指所有动物都具备的本能表现和一些低级情感。本能表现有猎食、交配、养育后代、领地意识、身体器官 …阅读更多

撷百家之长,圆本心之法

我认为,心理疾病采取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以获取疗效,是在走弯路,为什么这样说呢?程红艳老师用打地鼠的游戏来比喻是形象生动,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些治疗方法并没有从心理疾病的病因入手解决,结果自然就不尽人意。 为什么有的人看的心理学书籍越多,心理问题越难解决呢?其实道理也很假单: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图式,图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决定着人做 …阅读更多

心理学误区之二:改变自己的认知

    心理学最大的误区就是提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与行为的改变来改善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如果这也能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民间处处有高人。     我们从小就是不断被大人通过改变认知,转移注意力,改变生存环境来改善情绪,优化情绪,都是无师自通的心理专家。比如一个小朋友被老师批评,在伤心哭泣,我们自然会教导他,别哭了,老师也是为你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