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心理文丛

走过抑郁

看着窗台的杜鹃树,枝头已渐渐冒出的翠翠绿芽,不觉间我进新单位快一年了。回想两年前的自己还历历在目。。。 2011年的夏季,我们公司正处于变动中,原来的公司注销,所有员工合并到新的单位。从人事,业务,财务都处在忙碌的变动中,也许是对自己未来的定位感到迷茫,继而感到每天上班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各种需处理的事情铺天盖地,整个人头晕晕的, …阅读更多

自我解梦,清理潜意识垃圾

梦是我们潜意识的变形表现,因为人会在睡眠中调整修复自己的体内(包括神经系统的)平衡。所以当做了一个充满情绪的梦、特别是被梦中的恐惧或焦虑等等可怕体验惊醒的时候,恭喜自己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倾听潜意识的时机来清理内心的压力了吧。   最好的做法是继续闭着眼睛躺着,在这样的半醒中叫自己再去回味、感受这个梦,看看沿着这种感受能让你想起什么 …阅读更多

贺张功和老师《压力缓解新妙招》讲座圆满成功!

2013年10月5日,正值大家沉浸在浓浓的国庆节日气氛里,我公司张功和老师应健康管理公司邀请,为他们的销售人员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压力讲座。 张老师另辟新径,从心灵自由的角度,启发他们用心理学规律进行思考,达到变压力为动力,与天地斗,其乐无穷的境界。

2013年国庆放假通知

2013年国庆节,我公司放假时间安排如下:              2013年10月1日到10月6日,7日开始上班。放假期间如有需要预约咨询的朋友请电话联系020-62728787,13711628805。     & …阅读更多

关于某类抑郁症的“压力”和“环境”问题

上篇《你是这类抑郁症吗?》日志提到,对某类抑郁症而言,抑郁症是他们逃离“压力”的最后避风港。还谈到当他们回避的环境一直得不到被改变,而“压力”与日俱增到最大化时,是危机也是转机的时刻就到了。那么我所提到的“压力”和“环境”是指什么呢? 环境一般是指是指生命体以外的空间,以及影响生命体生存与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环境相对于一定的主 …阅读更多

你是这类抑郁症吗?

看到有一类抑郁者,觉得某种可能的事实是:抑郁症是他们逃离“压力”的最后避风港。所以如果你说他病了,需要休息,需要理解,他会很受安抚很舒服。反之,你说他是心理不健康,需要面对过去重新思考,他潜意识里不认同,很阻抗:难道是我的问题吗?是我不好吗?他惯有的防御机制立刻启动起来,瞪着你,质问你,然后远离你。         所以如果“压 …阅读更多

饿死女童事件——童年不幸造就成年悲剧?

两个小生命:非婚生子女,一个两岁半,另一个只有一岁,父亲坐牢,妈妈吸毒;她们还没有享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便被年轻的妈妈“遗忘”在家里两个月,活活饿死。   她们的妈妈乐燕:非婚生子女,自小就没享受过父母关爱,出生被抱给外婆抚养,4岁被送给爷爷,10岁上一年级,11岁辍学,14岁离家,16岁染上毒瘾,22岁饿死自己的两个非婚生子女 …阅读更多

心理学误区之二:改变自己的认知

    心理学最大的误区就是提出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与行为的改变来改善当事人的情绪状况。如果这也能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民间处处有高人。     我们从小就是不断被大人通过改变认知,转移注意力,改变生存环境来改善情绪,优化情绪,都是无师自通的心理专家。比如一个小朋友被老师批评,在伤心哭泣,我们自然会教导他,别哭了,老师也是为你 …阅读更多

撷百家之长,圆本心之法

我认为,心理疾病采取药物和认知行为治疗以获取疗效,是在走弯路,为什么这样说呢?程红艳老师用打地鼠的游戏来比喻是形象生动,按下葫芦浮起瓢,这些治疗方法并没有从心理疾病的病因入手解决,结果自然就不尽人意。 为什么有的人看的心理学书籍越多,心理问题越难解决呢?其实道理也很假单: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图式,图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决定着人做 …阅读更多

心理学的误区之一: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摘抄了一篇文章《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原文内容如下:      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情商方面的问题,在情商训练中,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一项,那就是如何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而情商越高的人,对于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就会越强,不会因为自己的情绪而影响工作与生活,那么,应该怎么样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呢?下面微心理网为大家介绍几种控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