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Tag Archives

标签归档:亲子教育

延长的青春期

―― 大学生校园适应困难个案分析――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80后,发现独生子女阶层的存在着普遍的问题:极端自我中心、社会情感淡漠、耐挫力低、依赖性强;还有一些专有名词也是非常有特色:比如“滴留族”,指上了大学,因为适应环境困难,反复的退学、复读、高考者;“啃老族”,指走上社会工作以后,还不能自食其力吃父母者;“幼稚型父母”,指他们生 …阅读更多

儿童独自分床睡的四大好处

1.有利于宝贝的身体健康如果宝贝与父母同睡,特别是夹在大人中间,虽然照顾上方便一些,但会给宝贝的健康带来一些损害。睡在大人中间的宝贝,身边堆满大人的厚重衣被,不小心就会压住宝贝;大人睡眠时呼出的二氧化碳会整夜弥漫在宝贝周围,使宝贝得不到新鲜的空气,出现睡眠不安、做噩梦及夜里啼哭的现象;如果与大人一个被窝,大人身上的病菌容易传染给 …阅读更多

宝宝喜欢粘人 家长怎么办

最近经常有家长向我们老师反映,自己的孩子特别粘人,简直就是一个“跟屁虫”,妈妈到哪儿,他就要跟到哪儿,而且感情很脆弱,怕离开妈妈,稍不如意就会哭闹不止,不听劝阻,令家长们很苦恼。 其实,这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表明幼儿在渐渐长大,在实现“依恋分离”。宝宝在婴儿时期开始形成对妈妈最初的依恋,妈妈通过对宝宝的爱抚、 …阅读更多

做一个处理孩子情绪的高手

要做成功的父母,只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和分享孩子的看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处理负面的情绪,譬如愤怒、悲哀及恐惧。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与孩子之间建立信任和爱的桥梁,使孩子成长为更成功、更快乐的人。  阅读此文前,先来测一测你对孩子的情绪反应  在孩子闹情绪时,你的反应常常是——  A→ ●“别哭了,妈妈带你去买雪糕吃。”    ● …阅读更多

男人出轨 责任在母亲

婚外情和婚外性,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词了。在我们周围,隔三岔五就会有朋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婚外故事。肇事的总是男人,受伤的总是女人,结尾永远如出一辙,而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 最近,法国儿童医学专家阿勒多·纳奥利刚刚推出一本名为《奸夫》的书,为男性的“出轨行为”找出了一箩筐理由,也由此引发了不少争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阿勒多道出了他眼中 …阅读更多

指导:怎样让孩子学会分享

小孩子不肯与人分享是很自然的,而且很小的孩子常常认为凡是他能够得到的东西都是属于他的。但是他们也喜欢讨大人的欢心,如果教给他们分享,他们五六岁时,一般能在大多数时间里和伙伴一起好好玩。 与人分享不是自发的,必须教给孩子怎样去做。 学习合作。让孩子看到一起工作和分担任务的好处。或者告诉两个孩子,他们可以得到一份好吃的东西,但必须两 …阅读更多

千万不要用补偿心理对待孩子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如果我将来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让他走我的路”,“孩子千万不要像我一样……”于是,教育孩子不从实际出发,总是带着莫名其妙的补偿心理,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有的成年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忽视、拒绝、惩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为人父母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拒绝孩子,或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 …阅读更多

"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

专家认为既要教育孩子,也要教育父母 厌学、任性、说谎、胆怯、暴力倾向、成绩下降、迷恋上网…………孩子身上出现的这些“问题”行为,令许多家长伤透脑。心理学家指出,未成年人出现异常状态,根源往往在家庭,因此既要教育孩子,也要教育父母,进行系统的“家庭治疗”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权朝鲁分析,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 …阅读更多

“好孩子”的致命弱点

他们从小到大都让人羡慕,他们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中的典范、家长心中的骄傲。但是正是他们身上的这些“光环”,有时会让父母和老师疏忽了对他们成长中的弱点的关注,这缺少的一环就有可能成为他们不堪一击的致命伤。 “开心果”变成了“林妹妹”                    刚入大学校门的莹莹,还没有度过新环境中的“蜜月期”,就已 …阅读更多

警惕 儿童也会患上焦虑症

据调查,近年来我国存在心理障碍的儿童越来越多,其中以经常处于厌学、抑郁、焦虑状态,患有儿童焦虑症的最为常见。 儿童焦虑症,是指儿童因为担心达不到预期目标或害怕克服困难而产生过度焦虑的表现。这样的儿童在生活中往往老实温顺,是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但他们通常自尊心强,很在意老师、家长及同伴的看法,相对其他的孩子来说他们更为敏感、多虑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