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再谈抑郁症治疗

重提这个话题,还是有很多话想说,如果我的这些猜想能被证实,我的理论能被广泛应用,那就是造福中国人的大事,即使理论有问题,也算是治疗抑郁症方面多了一个探索,多了一块引玉的砖瓦。
据我的了解,目前世界上治疗抑郁症最理想的方法就是药物加心理治疗。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抑郁症被认为是纯生理疾病,是大脑生病了,需要专业系统的治疗。我们还是回到上世纪的50,60年代。科学家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大脑里面的神经递质水平不均,血清素浓度降低。什么意思呢?我们大脑里面神经细胞产生化学物质,互相传递,以使大脑各个机能运转。这就需要大脑中有一些神经递质,比如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的“多巴胺”便是这些神经递质中的一种。但是在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用多巴胺打个比方,抑郁症患者遇到令他高兴的事,脑袋里面分泌了多巴胺,但大脑却无法维持它们的水平,或者其水平被抑制。由于这些生理上的功能受损,人就无法感受到快乐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说,抑郁症和感冒发烧一样,是有生理基础的,并非“意志力”“积极与否”的问题。
所以结论是抑郁症像感冒发烧一样,需要吃药治疗。所以科学家们就研制出药物来,或是刺激大脑中神经递质的产生,或是抑制大脑对于神经递质的吸收。总之增加大脑中神经递质的水平,以让抑郁症患者能够重新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比如说百忧解和帕罗西汀这些抗抑郁药被认为提高血清素水平的,以此来强化神经细胞之间的信号水平,就像两者之间加了一个扩音器)。你看,这就跟你摔断了腿,你会去吃药,打石膏一样。抑郁症也需要生理上的治疗。
但是临床发现抑郁症是种慢性,复发率极高的疾病。为了延长抑郁症复发的间隔时间,上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议配合心理治疗。而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认知行为治疗。结果也证实,确实能延长复发时间。
但不管怎么说,抑郁症都难以根治,也无法保证治标治本,不再复发。为此,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咨询实践,提炼出一套新的治疗理论,并反复在实践中验证完善,使抑郁症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根治效果。首先我会对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有一个心理学解释,我认为抑郁症是心灵不自由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以往长期积累的抑郁情绪的集中爆发,可能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作为诱因,也有可能没有太明显的生活事件。那么对于科学家研究的抑郁症大脑生理基础(神经递质水平不均),我会这样思考:这个生理基础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患者会出现神经递质分泌异常呢?引起生理物质的改变有四个方面的原因,有没有可能就是因为心理因素造成呢?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变化也会引起大脑中神经递质量的改变呢?科学家看到的只是结果,并没有对产生的原因做出推测。如果只是对结果加以药物的调整,是不是把发病原因隐藏起来了呢?这会不会是药物治疗抑郁症容易复发的原因呢?而容易复发,会不会是治疗的方向并不正确呢?药物只是为了快速让患者恢复感受快乐的能力,但当药物停止起作用时,患者感受快乐的能力还能持续吗?最大的可能就是回到原来的状态,甚至更严重。这就是停药的后果。毕竟你不知道患者为什么神经递质会减少,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变化,没有到一定量的变化,一般患者也不会去做神经递质的检测。
对于心理的治疗方法, 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科学家发现抑郁症的治疗存在问题,更多抑郁症患者都有明显的心理因素,生活事件的影响,单纯的生理治疗,药物治疗所能起的作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抑郁症复发的风险,和复发的间隔时间越来越大,所以提出加上心理学的辅助治疗。因为通过询问抑郁症患者的想法,发现他们都有一些负面的,消极的想法,对自我评价过低,对未来没有信心。结合心理治疗的时候就是和患者讨论,试图改变患者的消极认知,并加以行为管理,多参加体育运动,获得社会支持。不可否认这些心理治疗的方法都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患者抑郁情绪缓解,变得更积极乐观。和药物治疗相比较,效果也更持久。按照认知治疗的观点,很明显就是认为消极低落的情绪是由消极悲观的认知产生的,现在只要改变消极想法,换成积极乐观的想法,情绪就会好转。用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是,一杯水本来变苦了,现在往水里加了很多糖,水不但不苦,甚至还有点甜。现在流行的积极心理学好像有这样的作用–往水里加糖,让患者多一些感受快乐的能力,但这样的治疗也不能保证抑郁症不复发,这就让心理的治疗陷入困境了。但如果用我提炼出的新的治疗理论—本心疗法的观点来解释,这个困境很好破解。因为情绪是心灵不自由的表现,不管是负性情绪还是正性情绪(悲观消极与积极乐观的),情绪的产生都是要消耗肌体能量的。认知治疗,积极心理学的治疗原理,用本心疗法来解释就是用一种心灵的不自由去对抗、抵消另一种心灵的不自由。或者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认知治疗理论更换了患者的认知,更换了患者对自我对外界的评价,但不等于这样的认知就不存在了,它仍然留在患者的记忆中,只要这个认知的想法流露出来,情绪会同样出现。而人的想法是很难控制的,越想不让它出现的想法,越容易在脑海中浮现出来,特别是有外界刺激的时候。所以通过认知治疗好的患者,同样存在复发的可能,也容易活得累,你得经常记住那些所谓的积极乐观的想法。
而我在咨询治疗的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去改变患者的认知,患者的认知也是患者的一部分,只是帮助患者理性看待他这些想法为什么会带来情绪,而不是去改变。想法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不管患者怎么评价自己和环境,情绪是可以不变化、稳定的,那就是心灵自由的状态。如果一个人具备这样的能力,他要选择什么样的情绪,什么样的人生观,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容易多了。人也就是活得轻轻松松,清清爽爽,一点都不累,自我的潜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对于第一次接触我的抑郁症患者,我经常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遇到我是一种缘分,你要感谢你过去的经历让你得了抑郁症,它使你获得重新思考的机会,而你只要学会了用新的规律,心理学规律去思考,不但可以不再得抑郁症,甚至不再得所有的其他心理疾病,你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大大得到提高。你获得了心灵自由,你的潜能也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为了更好帮助大家理解本心疗法的治疗原理,用刚才一杯水的比方,就是把水中的苦分子一个一个捞掉,而不是往水里加糖,还原一杯清水给患者。或者说一条河道被淤泥小石子大石块堵塞,要做的工作就是清理淤泥与石块,不遗余力地清除干净。我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这样的体会,和我谈一次话,就好像清走了一些东西,内心轻松了不少。我最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咨询一个小时内,没有说几句话,都是我在问,他只要配合点头,就完成了我的目标。只要你肯保证下次还来找我,你会一次比一次更想说话。
抑郁症患者,思维反应可能跟不上,在首次咨询的时候是很常见的。痛苦情绪导致想自杀的愿望也强烈,所以必须有家属的鼎力支持,支持的方式就是保证危险没有解除之前,必须24小时保护患者,不能有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只要他恢复了心灵自由,心理健康,这样的想法自然就不会在他脑海出现了,这就是真正的治标治本的方法。一个人做出损人不利己的行为,大部分是因为情绪作用。自杀更是一种损己不利人的极端行为,从人的本性来看,不是受强大信仰的影响,人是做不出这样的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