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狂、死刑犯收到不少女粉丝的情信,甚至有痴情女子下嫁
◆部分女性希望用爱心化解强悍男人心中的暴戾,希望能感化他
◆进化形成了女性对强悍男的欲望,希望得到强大的资源和保护
编译 伍君仪
杀人狂、强奸犯令人不寒而栗,我们避之唯恐不及,但也有少数女人为他们欣喜若狂。调查发现,连环杀手被捕和被曝光后会收到不少女粉丝的情信,有的痴情女子不惜为了这份畸形的爱而放弃家庭,离开丈夫和孩子,非要嫁给在狱中等待死刑的“强悍男人”。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举动可以追溯到史前的原始时代,是女性大脑的“硬件”结构使然,乃人类进化的产物。
爱上杀人狂是一种致命的诱惑,成了奇情小说的绝佳题材。然而,残酷的现实并非“美女软化野兽的心”那样的小说结局。痴情女子若不能在痛苦中醒悟,还有可能被杀人狂大卸八块……
案例:嫁给死刑犯
罗莎莉·马丁内斯是一名美国律师,丈夫也是律师,夫妻俩有四个女儿。1995年,罗莎莉遇到死刑犯奥斯卡·雷·伯林——伯林是一名货车司机,被认定在佛罗里达州强奸10人,杀害了3名女子,最后被判两项死刑和一项终身监禁。罗莎莉初次见到伯林就惊得“喘不过气来”,认为他不是杀人犯。她深深感受到他的孤独与寂寞,认为“深有同感”,最终决定和丈夫离婚,然后嫁给伯林,称要“呼吁公众关注他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泰德·邦迪也许是美国史上最凶残的连环杀手,强奸杀人无恶不作,受害致死者至少28人。女子卡洛儿·安·布恩在他受审期间成了其女友,抓住一切机会为他申诉,称其被“草率定罪”,即使他被认定了三项谋杀罪之后仍不为所动。1980年,她替他出庭作证,后来利用一条古老的法律条文,在他接受死刑之前不久成功在法庭上结婚,甚至给邦迪生了一个孩子。然而她最终醒悟,意识到邦迪的确有罪,就带着孩子远走他乡。
调查显示,杀人是引起很多女性关注的有效方式。实际上每个连环杀手,例如泰德·邦迪、查尔斯·曼森、大卫·贝尔科维奇等,都收到了大量女性粉丝的情信。
小说描述的“猛男梦”并不现实
美国神经科学家奥吉·奥加斯和赛·伽达姆对互联网上的网页搜索关键字、帖子以及一千多本爱情小说进行信息统计,显示女人容易对强势男人产生欲望。男人被色情文学所吸引,那类作品只关注女人胴体。相比之下,女人更喜欢浪漫,消费了数量惊人的言情小说。爱上杀人狂的幻想被写入了无数言情小说之中。这些痴情女子喜欢的强悍男人常常被描写成有暴力倾向,又缺乏细腻情感,但随着形象的展开,他们后来就会毫不吝啬地付出爱,全心全意地投入感情——小说家认为,这反映出强悍男的“真实内心世界”。
小说需要出人意表,最好的素材莫过于爱上杀人狂——这是对女人情欲的夸张。言情小说中的男主角不仅强壮,还很有能力,在各自的领域中总是出类拔萃的。讽刺的是,连环杀手恰恰符合了这一条。他们既不是公司的CEO,也不是好莱坞的明星,但他们是消灭人类的“行家里手”。能力是需要一定的岁月积累的,因此爱上杀人狂的女性往往要比她们的“偶像”年轻,以30~40岁为主。
美国心理学博士里昂·塞尔查指出,这些畸形的爱情梦最终也有醒来的时候。毕竟现实不是小说,和杀人狂在一起注定是一场灾难——这些强悍男人强壮、自信,走起路来昂首阔步,但不幸的是,具备这些特点的男人在大脑结构上已经注定是“坏男人”:脾气暴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在行为上和情感上经常粗暴地侵犯别人。
事实说明,不少女人连命都搭进去了。例如炸死108条人命的中国杀人狂靳如超就斩死了同居女友韦志花。
杀人狂竟有不少女“粉丝”
一些精神专家称迷恋杀人狂是一种极端的狂热,认为这些女人缺乏安全感,不能从正常途径获得爱,或者其实是在逃避真爱,专门寻找不会有结果的“浪漫”。美国西尔斯大学法律心理学副教授凯瑟琳·拉莫斯兰德博士认为,这些说法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是对的,然而也有不少痴情女子非常漂亮,受过良好教育,已经嫁人,有的甚至是律师、法官和心理学家。
很多杀人狂迷倒女性,而且是社会地位高的女性。是因为他们长得很帅吗?非也。美国史上杀人最多、手段最残忍的连环杀手亨利·李·卢卡斯杀了150~600人左右,尽管他瞎了一只眼,却也不乏女粉丝。尽管他被指与同党帮凶奥蒂斯·荼勒有“基情”,一名有夫之妇为了救他出狱,自称是被他杀害的前女友——卢卡斯供认,他把该前女友勒死并大卸八块。
在某种意义上说,杀人狂是“完美男友”——女人知道他只能待在监狱或法庭,又知道他会想念自己,可以放心地认为他是爱着自己的,而又无需应对普通男女关系中遇到的日常麻烦。她甚至不用帮她洗衣服、做饭,可以长时间保持恋爱幻想。
嫁给杀人狂要付出相当的代价。为了每个星期和情郎见一面,她们要在监狱里要等上几个小时。为了能和“灵魂伴侣”在一起,有的人放弃了家庭和工作。可以肯定地是,她们要为情郎花钱,有人甚至花光了积蓄。
用爱可以化解杀人狂的暴戾?
在一次“香港小姐”选美总决赛上,司仪向一名佳丽提了个很刁的难题:“请问,假如要你在下面的两个人中选一个作为你的终身伴侣,你会选择谁?这两个人一个是肖邦,另一个人是希特勒!”
佳丽的回答语惊四座:“我会选希特勒。”
台下顿时骚动起来。司仪问:“为什么选希特勒?”
她说:“如果我嫁给希特勒的话,肯定不会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选择希特勒,我会用我的爱去融化他那颗冰冷的心,会让他爱上和平,就没有了战争。”
拉莫斯兰德称,女人爱上杀人狂的具体动机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在亲密关系中感受到想保护对方的强烈欲望。有的女子知道身陷牢狱的情郎是罪有应得的,但也有的女子面对铁证如山,也坚持情郎“清白无辜”。少数人希望借嫁给连环杀手来出名,获得媒体关注,出书或拍电影等。更多的人是相信她们能够改变强悍残忍的杀人狂,她们“看见”杀人犯曾几何时也是一个小男孩,就想培育这个小男孩成长……
塞尔查指出,杀人狂的危险恰恰是吸引很多女人的因素,她们想向强悍的男人投降。这种强烈的威胁在头脑中被色情化,成为难以拒绝的极度性兴奋。女人们喜欢给这种诱人的幻想添加情趣:用女性特有的情感化解男人的暴戾,令他愿意暴露“内心脆弱的情感”。
奥加斯和伽达姆介绍,有很多证据说明,女性的大脑天生就准备着执行一个使命——“驯服、治愈、软化猛男们狂野的心。”
选择强悍雄性是进化的本能
大多数人都认为对杀人狂的爱有违常理,但一些学者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这些不符合逻辑的感情。
塞尔查认为,爱上杀人狂是极富戏剧性的举动,所谓感化犯罪分子、培育他“内心受伤的孩子”、“搏出位”之类的想法都是女人们在自欺欺人。若要深入地挖掘她们的潜意识动机,就要尽可能回到雌性择偶偏好的原始起点。
对灵长目动物的研究发现,雌性偏爱身材“大只”、嗓音大、富有侵略性的雄性,因为这些特点展示了他们的阳刚气质。人类也是如此,一些女人会感觉一个好斗的男人可以比普通男人给予她更多的资源和保护。得到了好斗的男人,她下意识地感知到自己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在遥远的史前时代,女人选择男人的标准是他能够给自己和孩子提供足够的资源,并且能抵御各种外部威胁。按照这条标准择偶的女人更有可能把自身的基因遗传下来,否则就容易被自然选择所淘汰。因此,进化决定了男性的强悍特点容易引起女人的欲望。
然而到了今天,女性在社会中已经变得非常独立,择偶更多是基于精神情感上的需要,而不太依赖对方的身体力量和物质资源。但是,祖先遗传下来的生理本能让她们见到强悍男后仍然心动,抵消了一部分的理性。塞尔查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师,就经常听到女患者抱怨自己明明知道那些强悍男是不好惹的,但芳心仍然被其吸引。
所幸,现实中很少有女人会被原始的欲望冲动牵着鼻子走。尽管很多女人的内心会被冷血、霸道、强横的“坏小子”所吸引,但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自己的男人友善、有同情心、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