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神经性厌食症的治疗

高考期间,许多学子厌食;而近日天气转暖,一些青少年为了减肥,主动拒绝进食,却患上进食障碍。据介绍,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人群多数是青少年,高峰年龄在14-23岁左右。患者往往有意识地为了减肥想使体重减轻,或者把拒绝进食作为减轻压力的一种解脱,伴有体象上的进食障碍。近年来,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生有上升的趋势。
病因
神经性厌食症临床表现为看到饭菜就恶心、厌食,甚至严重时饮水也会呕吐。该病最终发病并非单一因素所致,神经性厌食的发生与社会经济状况、文化价值观、审美观有明显关系。临床研究发现,在患者个体发展的过程中,受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生物学因素的相互作用,同时还受突发事件和永久事件的影响。
个体因素:厌食问题在青少年期多见,因为在青少年期要面临身体生长的巨大变化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冲击。女孩的体重增加明显,内心对体重的增长产生不满,继之就会出现节食行为。这种现象在中学女生、芭蕾舞学校显得尤为突出。性格上多体现出顺从、追求完美和依赖性强的特征。
家庭因素:神经性厌食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往往缺乏亲密度,甚至存在相反的行为方式。交流障碍、较多的体重问题、较多的躯体疾病、情感性疾病和饮酒也是常见的家庭致病因素。
生物学因素:对双胞胎的研究和家系研究显示神经性厌食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诱发因素:高考压力、亲人分离、家庭环境改变、自尊心受到伤害、躯体疾病等因素都可诱发神经性厌食。
心理治疗“厌食症”
大多数患有“厌食症”的孩子,主要是心灵上扭曲,如明明已是骨瘦如柴了,可孩子还觉得自己胖得不能忍受。
因此,针对这种病态的思维必须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的分析帮助解决。许多人往往把这种疾病看成是孩子过分追求时髦、追求苗条的一种刻意节食的行为,认为只要说服她改变错误的观点就可以了。但实际上发现要改变这种对自己形体歪曲的看法是非常困难的。建议家长如果发现自己孩子过度节食,体重下降过多,应该及时到心理咨询部就诊,接受针对“厌食症”的正规心理治疗。
由于“厌食症”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家长的参与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家长对待孩子的方式有了一定的改变,孩子的行为才可能发生转变。
躯体和心理治疗相结合
专家认为,要在少女中进行正确的、健康的“美学”教育,这对纠正顽固的节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使脑力劳动与适当的身体锻炼相结合,防止因劳累过度、压力过大而导致下丘脑功能紊乱。保持开阔的胸怀、乐观的精神,来面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
试用如下方法:1.取得患儿的合作:由于他们不认为厌食是病,对治疗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常常寻找各种借口拒绝治疗,所以,要在掌握患儿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与患儿及其家庭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是心理治疗和干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2.躯体治疗:躯体治疗是心理治疗的基础,主要是鼓励患儿主动进食,少量多餐,补充丰富的营养物质,逐渐恢复体重。对严重营养不良、贫血、进食困难、短时间内体重下降迅速、有自杀企图和行为者要劝其住院治疗,必要时进行鼻饲或静脉高营养治疗。
3.心理治疗:针对神经性厌食患儿要进行的心理方法很多,如个别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系统式家庭治疗等方法。
行为疗法配合用药治疗
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有效的疗法还有行为疗法,在学会心理松弛方法后,鼓励病人增加进食。如果进食和体重增加,给予“奖励”;如果拒食和有意节食给予“惩罚”。做好每日进食量和体重记录表,科学评估,有效治疗。由专业心理医生正确地推行心理接受和支持原则,提高患者对厌食症原理、表现和防治的认识,自觉地配合行为疗法。采用心理仪器如“厌恶仪”作为心理治疗和心理行为自控的手段和措施。应用新型药物治疗,消除厌食行为,提高患者的自信心。
预防节食并不等于挨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治疗肥胖病协作中心主任焦东海教授认为,减肥不等于挨饿。正确的减肥原则应是“不腹泻、不厌食、不乏力”。
减肥需要节食、多活动。但节食并不等于挨饿,而是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保持人体摄入与支出的科学平衡,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减肥的过程也是作为一个医疗行为,不能作为一种以瘦为美的时尚追求。减肥主要是为了健康,如果过于简单地理解了减肥的意义,容易混淆健康结实和肥胖之间的界限,明明不胖也要减肥,很瘦了还要节食,患上进食障碍,吃苦的还是自己。
建议减肥者按如下方法进行:
1.管住嘴巴。进食不走极端,要么看到喜爱的食物就忘了医生的劝告,要么厌食,这对减肥都无用。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不能单靠节食、或一味依赖药物。生活习惯不正常减肥也不能奏效。
3.多运动。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过多的热量,但需要适当的营养支持,因此,不能同时大量节食、甚至厌食。
专家介绍,许多人厌食和把吃东西变成一种压力有关。青少年进食随意,喜吃香辣油炸食品或冰品冷饮,容易严重损害脾胃;平时零食吃得太多,每逢正常三餐饮食就会厌食。此外,各种营养补品大量摄入都会导致人体消化不良、肚胀、心情烦躁,结果吃东西也变成一种压力。同时,环境变化、情绪不良,或者家长要求过高,学习压力过重,也会导致孩子饮食无味,最后厌恶正常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