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幸福心理学:美好生活13部曲

我们都认为自己知道什么会令我们感到幸福,但实际上并不是。很多人相信钱可以使我们感到幸福,但事实上也并非如此。除了那些极度贫困的人,钱并不能买来幸福。与其做黄粱一梦,还不如拥有亲密的朋友、健康的身体以及有意义的工作。

幸福的悖论

如果美国普遍比三十或者四十年前富有的话,那么人们为什么并没有更幸福呢?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思达琳认为这个问题部分原因是“享乐适应症”在作怪:一旦我们达到某个财富水平,我们就会要求更多。我们不会得到满足。

伊思达琳把幸福感指数这种现象归因于同经济上的财富:人们的欲望和期待会随着他们的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变化。1970年的某个美国人曾梦想拥有一套房子,而他现在可能想要两套。人们过去可能想要一辆新车,现在他们想要一辆豪华车。

人们认为更多的金钱会带给他们更多的幸福感,当他们想到更多的钱的作用的时候,他们没有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他们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就会想要比这还要多的钱。当他们有了更多的钱,他们就会想要更大的房子。他们从不会有足够的钱,但他们所作的是牺牲家庭生活以及健康来获得更多的钱。

具讽刺意味的是:健康以及个人关系的质量是报告人们的幸福感的最好的评估值——而这两者正是人们在追逐更多财富时牺牲掉的一部分。

为什么富人没有感到更幸福呢?也许是因为他们大多都是工作狂,因为他们更专注于钱,而不是其他给自己带来愉悦感的事物上。富有通常表示人们做令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的时间越来越少了,而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做一些必须去做的事情,因此感到压力很大。

总的来说,富人并不比中产阶级者更幸福。是这样,如果金钱可以让你摆脱贫困,那么金钱就买到了幸福,但除了这些好处之外的东西就微乎其微了。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认为金钱可以让事情变得更好呢?

美好生活13部曲:

如果金钱不能给你带来幸福感,那么什么才可以呢?你如何才能停止让自己痛苦的举动,开始学会热爱生活呢?根据我的研究,以下十三个行动是最能调动幸福感的方式:

1、不要拿自己和别人作对比。无论在财务上、外表上、社交上,把自己拿去跟别人作比较是个陷阱。你总会有比你有钱的朋友,比你跑得快的人,还有比你更成功的人。请专注自己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目标。

2、培养紧密的关系。那些有五个或者更多亲密朋友的人会比那些朋友少的人更幸福。

3、性。特别是和自己爱的人,这一点一直都是幸福感最大的源泉。一种长期的恋爱关系跟性是并驾齐驱的。

4、定期运动。身体健康和幸福感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那些长期经受过身体受伤或者病痛的人都知道其对人精神上的毁灭性打击。吃得健康一些,多做运动,爱护身体。

5、足够的睡眠时间。好的睡眠也是健康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当你没有休息好的时候,身体和思想都会缺乏能量。你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6、制定目标,追求目标。我认为通往财富的道路上铺满的是目标。更进一步说,通往幸福的路上满是目标。持续不断的自我成长会让你的生活更具有满足感。

7、找到有意义的工作。有人会辩解说,工作不过就是一份工作嘛。我认为完成工作的意义比这个要大得多—它是一种职业。可能你要花上几十年的时间才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一旦你找到了,它就会为你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意义。

8、加入小组。那些小组成员,比方教堂组织,会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但是小组不一定非得是宗教组织。参加一个读书小组。在某个星期天的早晨邀上别人一起来一次自行车骑行。在纱支小店里围坐一圈做做针线。

9、不要活在过去。我知道一个家伙,他总是用自己过去犯的错误惩罚自己。他不是专注在现在(或者,更好一点的话,专注将来),他让自己过去的错误吞噬了所有的快乐。请你专注现在。

10、接受常规。研究表明,虽然我们自认为喜欢多元的选择,但实际上我们对有限的选择会感到更开心。这并不是说我们不要选择,只是因为我们不想被太多的选择打败。而常规则可以限制住我们的选择。他们舒适而且熟悉,如果用得好的话,他们会让我们感到幸福。

11、节制。一件事太好的话可能就是坏事了。把自己投入到某个场景里是没错—不过不要让它失控。沉迷和被迫做某事都会毁了原本好的生活。

12、常怀感恩。很多自助式书籍鼓励读者去感恩,这一点并非偶然。当我们定期对我们拥有的事物进行感恩的动作时,我们会更加欣赏他们。我们就不太可能把他们当做理所当然的事物了,也不会容易嫉妒别人。

13、帮助别人。各种研究一次又一次地表明,助人为乐是是提升幸福感最好的方式。当然,到当地无家可归处做志愿者是一种好的方式,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待人友善也是不错的。

记住,真正的财富跟金钱没有关系。真正的财富跟关系有关,跟健康有关,跟持续的自我成长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