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强迫症治疗的新思路——试分析本心疗法对强迫症的认识与其它疗法的异同

目前医学界与心理学界普遍认为强迫症比较顽固,治愈率低,治疗相当棘手,服药的一停药就复发,要么就产生耐药性,其它心理治疗也是浮于表面,暂时好了可以过一段时间,可一有压力,症状便如约而至,以上种种致使强迫症者经受着长年累月的痛苦折磨,有的最后发展成抑郁症。而张功和老师所创的本心疗法却与此相反,其理念认为强迫症的治疗并非难事,彻底治疗也很容易。本文试着从正统的医学治疗模式及现在流行的心理咨询理念模式入手,与本心疗法作一简要比较分析,让人们对本心疗法有一大致的了解,能获得一种新的对强迫症的认识,为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一、医学治疗模式与本心疗法的认识

针对强迫症治疗,医学界普遍以开药为主,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也有了一些新的医学治疗模式,比如脑神经递质平衡疗法,运用磁场的原理,透过颅骨,达到调节平衡脑神经的效果或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直接作用脑神经。但这同药物一样是通过生理层面的物质改变,进而改变对曾经压力事件的感受性,也就是再经历曾经压力事件时不再出现症状。无论是药物的更新换代还是新型器械疗法的出现,本心疗法认为都是治标不治本,为什么呢?这正是本心疗法的认识不同所在。

本心疗法有什么不同呢?

两个不同点:1、从什么角度看待治愈率。2、症状代表的是什么。

关于第一点,医学治疗模式往往认为消除了症状就代表治愈。这如同人感冒流鼻涕声哑头晕,西医用了药后不流鼻涕,声音正常了,头也不晕了,那么就好了。而在中医看来,同样的天气你为什么感冒别人不感冒?下次天气恶劣了,你是不是还要感冒呢?所以中医会去治你的本,强本健体,即使恶劣天气再来你也不会感冒。本心疗法的做法就相当于中医,它要从根本上消除你的症状,为此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消灭症状,而是通过症状去寻找罪魁祸首,过程犹如顺藤摸瓜,一个瓜就是一个作恶者,所有摸出后,那么在今后即使环境再残酷,压力再大,也不会和过去的事件评判搅在一起,能够理性看待,冷静处理。因此本心疗法是欢迎症状的出现,一个症状就是一个契机,就是那棵能“扯出萝卜带出泥”的茎叶。

第二点,医学治疗模式认为症状就是病情,让人不舒服不好受,是不好的,所以要用药消灭它,消灭得越多说明疗效越好。如前所述本心疗法却认为症状是有意义的,是抓到那制造痛苦的作恶者的线索,换句话说是认识内心世界的窗口,如果这扇窗关上了,那么意味着你失去了找到作恶者的线索。你通过服药、手术或者其它方法改变脑神经递质水平,把症状消灭掉,但作恶者依然潜伏在那,他等待的是时间与时机而已。那么消灭了症状的你,怎样做才能一直不给他时间与机会出来作恶?除非环境能一直满足你的所有需要,需要在情绪在,需要未被满足,负性情绪相应而生,随即搅动起沉睡的作恶者。所以本心疗法不会想着去消灭症状,而是欢迎症状的出现,认为症状代表的就是你内心不自由,这些不自由的就是作恶多端者,是它们制造了你的痛苦。所以本心疗法会迎着症状去找到你内心不自由的点,找到它解剖它,让它归于无形。

二、当前流行的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本心疗法的认识

现在流行的心理咨询疗法有很多,但基本上是精神分析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的不同深度、不同方向、不同意义、不同组合的解读与运用。故试着在自己对三大流派的大概印象中作一简要比较,看能否引起大家一些思考。我对这三种疗法的认识并不全面和深刻,所以提出的见解有待学者指正。

精神分析强调潜意识中的创伤造成了人后来的痛苦症状,并且列举了种种对这些创伤的防御机制。要消除症状,就得突破防御机制找到潜意识中的创伤,把它意识化,这样就疗愈了。所以由精神分析发展出诸多寻找潜意识创伤的方法,比如催眠,绘画、沙盘、空椅子等等。本心疗法吸纳了其中的潜意识概念,但不同于精神分析,它走得更远。在实践中,张老师发现很多没有经历创伤事件的人同样会得抑郁症或强迫症,这又是为什么呢?本心疗法的解读是创伤并不重要,对创伤的理解才重要,这种理解会沉入潜意识,在潜意识中发挥作用,但不仅仅如此,在前期生活中所形成的认知和对应的情绪感受,也会沉入潜意识中,从而对后来的生活发生作用。所以本心疗法不仅仅找出创伤事件,还要发掘对创伤事件的解读,以及在过往生活中所形成的认知体系是什么样的。

认知疗法和本心疗法在这一点是一致的,即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对事件的评价。但做法是不一样的,认知疗法更带主动性,既然是认知导致了情绪,那么改变认知就好了,所以它们会先引导对方讲出对事件的看法,然后会想尽办法让对方明白这种认知是错误的,是不客观的,是不合逻辑的,但对于强迫症,这会陷入一种无限循环的辩论之中。毕竟强迫症是明知没必要而控制不住,所以你说的道理他可能比你还明白,可他就是要这样。带动到最后,认知疗法希望对方产生一个所谓正确的,客观的,合理的,能产生正性情绪的认知替代旧的认知。到此可见认知疗法的局限性了,因为什么是正确的、客观的、合理的?以什么为标准?很可能,一万个认知疗法的心理咨询师会有一万个标准,这一万个标准要放到特定环境下才有行为指导性,那么该如何抉择?对于强迫者朋友,认知治疗后回去,环境一变,恐怕就乱了,内心变得更不自由。而本心疗法则不会去改变一个人的认知,没有好的不好的之分,而是好奇于为什么你有这种认知?所以本心疗法的过程会是一个有趣的对自己对一个生命的了解过程,这样的过程客观而人性。在这个过程中,让强迫症朋友学会思考,理解自己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它们在表达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让徒增的烦恼从何而来而归于何处。

另外认知疗法认为之所以对事件产生引发负性情绪的评价,是性格所致。但性格不也是认知的组成吗?很少见认知疗法去解剖性格,而只是强调要改变诸如什么追求完美,过分认真等性格,而本心疗法会欣赏这种所谓“强迫型性格”,在欣赏中不动声色地还原你的性格形成,让对方领悟想法情绪性格无所谓好坏对错,评价的只有行为,规范行为的标准有法律、道德和科学常识,如此还有哪里不自由呢?

对于行为疗法,本心疗法恐怕会更持异议了。相当于打地鼠的游戏,那冒头打那,而地鼠窝藏在洞里边不出来就可以不做反应。的确行为疗法可以阻断想法导致机体紧张,为缓解紧张而采取的强迫行为之间长期养成的习惯性条件反射,但如同药物疗法,消除了可见的症状,病毒仍在,它大睁着眼伺机而动。所以行为疗法往往是阻断了这个强迫行为,另一个更隐蔽的强迫行为就出现了,防不服防。如果一定要克服自己最恐惧的情境,如同张老师说李小龙克服蟑螂恐惧,的确可以克服,但却把内心世界的病毒深深压下去了,精神层面不见它了,但它或许就在不可见的潜意识里破坏着李小龙的生理机体。

而对钟友彬先生的认识领悟疗法,张老师很赞同它的这一观点:强迫症的核心是来自童年的恐惧。同样也是做法不同,认识领悟疗法认为既然是童年的恐惧反应,那么通过领悟这一层并以成年人的眼光重新评价这种恐惧情绪和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张老师认为它的治疗方向是对的,但方法还不够,因为不是认识到恐惧情绪是幼稚的,就不再出现恐惧情绪了。他说情绪是心灵不自由的综合反应,一个人有很多带来恐惧情绪的不自由想法,没有完全恢复心灵自由,强迫症状也是会反复出现的。因此,本心疗法的做法是围着这种恐惧心清理它所有的不自由想法,让它们获得自由。也有可能在前几个不自由的点的清理当中就让咨访朋友学会了理性思考,能自行把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分离开来,从而获得平静,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能免自已处理那些剩余的不自由的想法。

综上所述,当前流行的心理咨询治疗理论与本心疗法的区别仍然在于对症状的理解与处理方面,即前者也是以消灭症状为主,即便能看到症状下的作恶者,但也是不痛不痒挠几下,不深入不彻底,这也就是强迫症成为难治之症的因由了。

强迫症由恐惧心而起,因为对恐惧的害怕而产生紧张焦虑,为缓解这种紧张焦虑而出现强迫症状(包括对这种紧张焦虑的解释,它也会成为认知疗法所要纠正的内容)。恐惧心让机体的交感神经处于警戒状态,分泌出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这时我们的机体感受到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变得狭窄,思维僵化,会忽略周围任何不相关的但却有用的信息,会敏感任何相关的但没有用的信息。而对这种恐惧心的害怕,会进一步分泌更多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我们的机体会更紧张,并且状态会持续的更久。我们有越多的害怕,就会有越多的机体紧张。本来交感神经作用过后,就是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时间,这时我们会觉得放松舒适,但因为强迫症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的害怕从而延长了交感神经作用的时间,所以机体就被人为地放在一个持续紧张焦虑的状态,而这种高警戒状态也完全打乱了人的正常生活规律和工作学习方式。这些神经作用的研究得益于我们的医学心理学,它让我们明白,如果接纳自己的恐惧,那么强迫症就好了一半。但从前面分析中我看到它包括很多心理咨询流派,都没有把重点放在第一层次的恐惧心上,大家解说恐惧产生于人的自我生存保护,是有必要的。而我发现在本心疗法里,对这一层是认同的,但所有的恐惧并不都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条件反射,具有治疗意义的是习得的恐惧,也可称为社会教育而来的恐惧,所以本心疗法的工作会把这两种区分开来,让人们去对后者及其演变泛化过程进行认识。这恐怕就是本心疗法与其它所有疗法的最大不同吧。至于达到什么样的认识,这会是另一篇文章所要分析的了,也可以说是让不自由的点获得自由,学会思考,能自由地分离心灵世界和物质世界,呵呵。

——后记:一日师父问:你等跟为师学了一年有余,心得何在?该总结总结了吧?遂成上文,同时感谢师父张功和老师的循循善诱,不吝赐教!也请老师对本文作出批改斧正!也欢迎读过的朋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