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韦日钊老师谈本心疗法的病理观

(初步思路,有待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过程是,先发展心理自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展出社会自我;最后再发展道德自我。

 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人一般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心理自我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孩子的需要和玩的天性没得到满足,体会到的快乐很少。孩子小时候非常弱小,必须要依靠父母的照顾才能存活下来,所以有孩子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学会了察颜观色,会尽力地去满足他人的需要,这时他就没有办法再去意识到他自己的需要和快乐。久而久之,他就再也不明白自己的需要和快乐是什么了。他做出行为和选择时,他都是依据他人的评价;没有自己的独立评价系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易产生心理障碍的人过早地为了社会的需要或道德需要,用外界的评价系统去评价自己的行为和生活。1)孩子为了迎合父母的意思,放弃或歪曲自己的意思;例:一个4岁的小姑娘跟母亲去别人家做客,别人给她一个苹果,她想接过来吃,可这时她母亲说:孩子乖,不能吃。这时孩子伸出去了手就收了回来,嘴里悻悻地说:我不要。,下次,别人又给了她一个苹果,她下意识地把手收到背后,声音低低地说:我不想吃。可事实上,是她不想吃吗?不是,是她母亲说不能吃。而这种情况她母亲后来也没有跟孩子沟通为什么的话,孩子可能就可能觉得“即使我需要,也不能表达,要听母亲的”。这样的人,易发展出貌似强大、实则虚弱的假自我,具有以下的特点:

1 体验到极少的快乐;或快乐都与他人的评价有关;比如考试100分或考试第一名才有快乐;

2 专注于学习或工作上的目标,可能生活中一些实际事务(如家务)或人际交往的能力有“低能”的表现;
由于心理自我太弱了或者说丧失了,自己没有体会到自己的正当需要、爱好,也没有尝到过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快乐感,人逐渐就会被规则、外界的事件牵着走,没有能够主动地去选择;由于不是出于本心的选择,所以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他内心的欲望和需要常与外界的需要和评价形成冲突。心理学上说,个人的欲望和需要不会因为压抑而消失。由于心理力量弱,个人的需要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满足的人,他会产生痛苦,这种痛苦他往往通过后悔、自责、内疚和对未来担忧的情绪这四大病毒来自我调节和缓解,而这些情绪长期存在的话,会极大是损害人的心理能量,降低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这样的人由于他不知道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所以会很难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权益,很难做到真正地尊重别人;这样接下来的问题是容易失去合理的人际界限,形成人际关系方面问题,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上的问题。当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和,那他与环境不协调了,又是引起他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

 所以,一个人他的内心没有快乐和自信,外面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当他遇到意外的情况或心理刺激时,将很难恢复他的心理平衡,当大的刺激出现时,则可能出现心理崩溃的可能。
l    张老师的心理自我,指1)不受外界影响的能力,2)平衡内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