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浅谈心理干预和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作用

1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至今为止,研究者们都还没有搞清楚这种重性精神病的病因究竟是什么。但有一点是不容质疑的,就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肯定是多因素的。尽管如此,研究者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个体心理的易感素质和外部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无论是哪一种因素,最终都会通过个体内在的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一般在青壮年时期缓慢或亚急性起病,发病时,它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而且个体之间的症状差异也特别的大,但主要都涉及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以及认知功能等方面。并且,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或发病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精神分裂症与神经官能症的最大区别在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没有自知力或自知力很弱,虽然患者的意识会很清楚,智能也基本上正常。

精神分裂症主要有六种临床分型,分别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和残留型。其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表现主要以幻觉和妄想为主。因此,需要诊断出精神分裂症的不同分型,才能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治疗。在国内,常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进行诊断,而国外通常采用美国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统计手册DSM-IV-TRWHO的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作为诊断标准。另外,在进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时,不仅要和器质性疾病所导致的精神障碍相鉴别,还要和药物或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心境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以及神经症相鉴别,以免产生误诊的结果。

2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

现在针对精神分裂症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一种是药物治疗,一种是电休克治疗,还有一种是心理治疗。而药物治疗一般处于主导地位,然后再辅以心理的干预与治疗。随着精神类药物的研发与临床试验,许多精神类药物已经开始投放于市场,用于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但是,精神类药物的服用必须是长期且不可自行断药的,而这些药物所导致的副作用也往往是不可逆的。许多患者在不知情或依从性极弱的情况下断药,往往会导致很多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自然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下面,便是笔者所总结的一些主要的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2.1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往往会产生许多的副作用。我们先来看一种精神类药物——氯丙嗪。氯丙嗪又称冬眠灵,它主要是通过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来治疗精神分裂症,这既是它抗精神病作用的机理,也是长期使用而产生不良反应的基础。氯丙嗪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和内分泌产生作用。它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后,不仅能抗精神病,还能起到镇吐和调节体温的作用。然而当它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时,会导致血压下降、口干、便秘和视力模糊。同时,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变化,人体的乳腺会增大,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多,还会使促性激素减少,导致月经停止,甚至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人体的生长。氯丙嗪在临床使用后,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迅速控制兴奋躁动的症状,服用一段时间后,患者会恢复理智,情绪变得安定起来,生活也能够自理。而这种药物只适用于型,对型的精神分裂症疗效甚差,并且还会加重病情。另外,氯丙嗪对急性患者的效果显著,对慢性患者的疗效则较差,且并不能根治精神分裂症,还需要长期用药甚至终生治疗。最重要的是,氯丙嗪在服用后悔产生许多的不良反应,如椎体外系反应、帕金森综合症、急性肌张力障碍以及静坐不能。因此,面对这些不良反应,就需要采用一些辅助药物进行治疗,如苯海索、氯氮平等。由于个体差异,一些人还会产生过敏反应,如粒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来,仅仅是一种精神类药物就有这么大的副作用,且在副作用产生的同时,需要采用其他的药物针对副作用进行协同治疗。这其实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只有到了实在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会选择精神药物治疗,毕竟药物治疗不仅不能随意停药,有可能还会终生服药,而且还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结果。

2.2  心理治疗

随着心理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理治疗技术逐渐运用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当中。从治疗的病期来看,心理治疗主要运用在精神分裂症的后期康复与预后阶段。其目的是为了减少患者的疾病复发,并减少社会应激以及增进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来巩固精神治疗的成果。因此,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当中会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以及个人意愿,首先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

在现有的心理治疗当中,常用的心理治疗技术主要有以支持性心理治疗为主的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干预、集体治疗、社区干预和艺术与职业训练五中。这五种方法既是独立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相互结合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个体心理治疗需要建立在一个良好的持续性的人际关系的基础之上,其中激励疗法和行为疗法都非常适合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对于家庭而言,家属尽最大可能性参与并投入到患者的心理治疗当中是进行家庭干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不管是哪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家庭参与治疗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提高家庭的功能是可以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的。因此,在家庭干预中,患者需要与家庭的成员一起接受一定的疾病与病程心理教育,并训练解决家庭问题的应对能力与技巧,改善交流的状况,逐渐减少应激的产生。

集体治疗的重点在于患者在一起的分享与互动,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患者治疗的信心与互助能力。这种治疗的形式丰富多样,可以是心理教育,也可以是集体咨询的形式,甚至可以互相搭配交替进行。集体治疗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群体的互助作用来增强患者服药的毅力和规律性。并积极处理用药的不良反应。对于有退缩倾向的患者而言,集体治疗能够提高患者应对精神症状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获得一个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因此,这对于有发作先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是具有极好的监测作用的。集体治疗的治疗小组的患者人数最好控制在68人之间,且应该选择病情相对稳定、且有较好现实检验能力的患者,这样做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准确理解参与集体治疗的意义在哪里。相反,具有严重思维紊乱、幻觉及妄想持续存在,且自控能力差、常有行为冲动的患者则不适合集体治疗。

随着中国社区的发展,社区预防与干预开始显现出它在精神分裂症治疗当中的力量。社区预防与干预能及时发现促进精神分裂症发展的因素,从而使患者早发现早治疗,以免贻误了病情,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化。因此,在社区中进行大量精神分裂症的知识教育是极其有必要的。社区干预的一个好处就在于,它能够让家庭及时有效地参与进患者的心理治疗中,使患者能够融入社区进行治疗,不仅方便及时,而且有利于患者在疾病后期更好地适应现实社会的生活。

由于患者长时间在医院接受精神治疗,因此,患者对实现世界的适应能力便会有所减退。针对这种情况,艺术与职业训练能够使患者在从事艺术、职业等活动过程中,是患者逐步解除现实世界的方方面面,从而逐步建立起患者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比如具有缄默、孤独、木僵等症状的患者就很适合采用这种治疗方式,因为他们常会对音乐和舞蹈做出反应。因此,在治疗精神分裂症中,也可以采用现代新流行的舞动治疗方法。

不管是哪一种方法,这些方法都不是独立的,而是应该相互结合使用,才能使每一种方法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3  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的作用

就像我们治好了一个人的生理疾病,然后也需要恢复一个人的机体功能一样。我们在治疗好了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之后,我们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恢复患者的机体功能,甚至是社会功能。因此,在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后期和康复期,采用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干预是非常有必要,这对患者适应恢复后的现实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生理——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下,对每一个患者仅进行生理上的治疗已是远远不够的了。因此,心理治疗应该要渗透在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中。这样的心身模式,对每一个患者而言,不仅在生理上能够得到较好的恢复,在心理上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毕竟身心发展是一个相互促进的模式,而不是完全对立的。

首先,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而言,心理治疗可以增加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时的依从性,降低患者不尊医嘱或不按时服药的几率,能够更好地保证患者能坚持服药,使患者从心理上逐步接受药物治疗。

第二,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时候采用心理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在恢复后对现实社会及其生活方式的不适应性。并能够让患者在接触现实社会的过程中,不至于由于突如其来的大量的社会应激而使得疾病再次复发。在增强患者应对社会应激能力的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复发的概率。

第三,心理治疗能够充分调动患者身边环境与社会的资源。心理治疗不仅能增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而且能让家庭共同参与到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当中。这能够保证患者在康复后得到一个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这对巩固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也是极其有帮助的。

第四,心理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能力不至于丧失。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精神类药物治疗后,会因为药物的副作用而产生一些生理或心理的功能失调,甚至在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会导致患者一种不可逆的功能失调。因此,心理治疗至少能够在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维持患者一些正常的心理或社会功能,使得患者在康复后依旧能够有能力照顾自己和生活。

第五,心理治疗有它独特的治疗渠道。如果说药物治疗是为了改变患者的生理从而达到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目的,那么,如果患者在恢复后依旧不知道如何面对现实世界,之后患者的精神分裂症依旧会复发。因此,心理治疗就是针对患者的另一条治疗途径。可见,若是药物治疗为攻,那么心理治疗就是守了。

综上所述,无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何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从生理的途径挽救患者,而一个是从心理的途径挽救患者。这两者不应该对立,而应该相互配合。

4  心理干预与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运用的建议

在上述的文字中,笔者有提到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并且可能会因为患者的依从性不够而导致一些不可逆的生理或心理问题。因此,使用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进行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并且,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会产生许多好的治疗效果。那么,笔者接下来会提出一些有关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运用的一些建议。

第一,心理治疗技术的选择。在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时,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患者选择合适的心理治疗方法。不仅如此,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及患者不同的恢复程度,都是选择心理治疗方法的参考标准。如果心理治疗的方法选择错误,不仅会对患者造成伤害,有可能对治疗者也会造成伤害。

第二,心理治疗的创新。心理治疗技术也是不断发展的,不仅在于创造新的治疗技术,同时也要学会把已有的心理治疗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用,使得每一种心理治疗都能够在相互作用中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

第三,心理治疗的介入时间。笔者认为,心理治疗不应该只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预后巩固阶段,而应该是贯穿整个精神分裂症治疗全程的。在治疗前期,心理治疗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如果是非器质性病变的精神性疾病有些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得到较好的解决的,治疗中期心理治疗可以伴随患者逐步增强对社会应激的应对能力,在治疗后期心理治疗可以巩固药物治疗的效果,增强患者对现实社会的适应能力。另外,由于精神类药物本身会对患者产生一些副作用,所以笔者认为,在精神分裂症前期,应该接受恰当的心理治疗,在这样一个基础上再来确定患者的情况是否需要服药。甚至前期的心理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毕竟现代很多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都存在一定的误差,而心理治疗可以较好的弥补这个缺陷,从而保障患者不受精神类药物副作用的影响。

第四,心理治疗作用的实证。确实,精神类药物能够很明显的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因而能够发现较大差异的治疗效果。然后心理治疗还缺乏足够的治疗差异的实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治疗在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当中确实是有效果的,并且药物治疗的同时不应该缺少心理治疗的干预。

在此,笔者希望,研究者未来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当中,不仅需要继续研制新的精神类药物,并且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而且也需要积极采用心理治疗的技术来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毕竟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心身医学将会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独家观点

小编采访了广州慧苑心理咨询中心的首席专家张功和老师,张老师认为,治疗精神分裂症要采用先心理后生理的治疗理念。虽然心理疾病可能具有心理病因和生理病因,但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基础上,治疗心理疾病就应该先从心理治疗入手。换而言之,生理是心理的载体,而生理症状只不过是心理疾病的表现。所以,如果只进行生理治疗的话,是治标不治本的。张老师认为,一个人的想法无法让别人生病,但是有可能让他自己产生心理疾病的。因此,如果一个精神分裂症在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前提下,在短期内又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行为并保证患者安全的话,我们建议先进行心理治疗,再进行生理治疗,毕竟精神类药物的副作用还是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