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孩子在,不忽视,事在人为

女儿:没办法,我觉得我没有办法要求他们来关心我,虽然现在好像好了很多,可是……(低下头)我告诉自己,永远都回不去了。对他们(父母)现在好像是陌生人一样,没有爱也没有恨,只是想以后看有多少能力把养育我的钱还给他们就是了。

……

当时我多么的绝望,几个同学用手机拍我,不停的把我推回去,用东西砸我,爆笑,我根本逃不掉,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惹的他们,有很多男男女女都在围观,但是没有人出手教训他们,反而在议论我!我不明白为什么还不停的想起那个情景,甚至每次经过那个地方,我都感到屈辱,感到悲伤。

咨询师:这件事让你觉得好痛,现在都还很痛,你当时有没有呼喊呢?

女儿:我觉得喊也没有用。以前我回去和他们(父母)说,他们都只会说,小事别和人家计较,以后注意一下就行了。

爸爸:别再说这些了好吗?那时候你那么小,后来不是好好的吗? 以后在有人欺负你,爸爸不是都去跟他们理论了吗?

女儿:那是因为刚好那天你有空。

她渐渐发现心里面仍然感受到绝望,这种感觉不断的警告她,不能依靠父母,她看到自己一直在采取分散风险的态度,不再寻求父母的帮助,在自己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时候转向了其他的同学,朋友,或者网络情人。但几次转校,同学朋友总是被冲散,于是计划离家出走,回去找他们,想自己打工,自己养活自己。多次尝试后发现完成不可能,现实中无法离开这个冰冷如冰窟的家,她放弃了。

她放弃了内心对父母的信任,放弃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夺回自己快乐,自己的话语权,认为自己永远都没有办法跟爸爸的工作,业绩和时间竞争。

女儿:我不想需要你, 我每次被你冷冷的训斥后的晚上,都是那么害怕的入睡。

咨询师:你现在还在害怕,不敢把自己的安全和感情依赖,交给爸爸吗?

女儿表示同意,并继续轻声哭泣。

刚开始,爸爸对提起过去的这些陈年往事非常不以为然,不过却渐渐开始懂得女儿曾经被他抛弃的心情,而且才了解到原来女儿这么多年一直对他有这么大的隔阂。他开始意识到女儿的成长是多么的孤独无助,同时懊悔自己可能真的是个失职的父亲,即使自己的事业再成功,也许再换不回亲生骨肉的心。

爸爸开始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告诉孩子,自己以前也是多么的胆小,甚至到现在也会偶尔在一些场合的表现是懦弱的,甚至有时候不敢正视如何承担一个父亲的责任。他只是在办公室的时候,在电脑的PPT前,感觉自己是有能力的。他开始谈到,有时候,其他他也会自己的女儿的聪慧感到骄傲,但却没敢说出来,怕一说出来,爸爸的威严就倘然无存!而他,一直在家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表现自己,好像反而是在严肃的对孩子说话之后,会在父女关系中寻到了一丝丝“价值”和“成就”,就好像当年爷爷一样。

其实在女儿出生的那段时间里,自己就没有跟着长大,突然觉得自己在家里的位置开始弱化,没有人在像以前一样在意自己的感受。感到失落和无措,希望回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忘记这些。事实上,他一直害怕家里的人看穿他的无能,害怕自己失去家庭的地位。

听完这些,女儿可以真正哀悼她对父亲的感情了,因为这个家一直不是她想象中的庇护所,她为生在这个家感到失望和难过,这么年了,在自己弱小的时候被多次忽略之后,她再不敢尝试去和这个困兽一样的父亲去沟通,“他只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她一次次的要求自己麻木,事实上,她是多么渴望自己有一个能向自己敞开臂弯的爸爸,一个即使自己做错了,依然能慈爱微笑的爸爸。

 

父亲也敞开了,哭着表达自己的自责和懊悔,因为这么多年,他让女儿白白错失了童年的快乐的时光。而当女儿的心门已经悄悄关上时了,他才知道一切已经无法追回。

咨询师继续帮助爸爸注意到女儿在多次他缺席的事件当中受到的伤害。 他承认这些年,每次女儿提出过沟通的要求,需要他支持,甚至只是要求他停止打骂的时候,他的零回应或者条件交换下的交易,才是伤害父女关系的真正元凶,这个元凶也导致了今天的问题爆发!

爸爸现在终于可以大声说出来:“我让你失望了,我真的让你失望了,是我太羸弱,不愿意去面对问题,总是在逃避,总是用工作来掩饰自己。但是现在,我愿意给你你索要的,我真的想要跟你亲近,让你觉得我是可以依靠的。”

女儿终于鼓起勇气跟父亲说,她还是害怕现在的男朋友离开她,怕自己又会被遗弃,她需要爸爸安慰和保证。她说:“我需要知道下一次当我不知所措感到害怕的时候,会继续让我待在你身边,你要学习,帮我一起渡过难关。 我需要知道我在你心中是有份量的。”

父亲如释重负的回应了女儿,表达了应该的承诺,表示要重新建立父女的连接,也告诉孩子,自己也需要她的支持。

两个人曾经都受到过外界的创伤和自我怀疑,但在心理咨询的引导下,他们共同描绘了一个新的未来景象,包括两个人将来的互动模式和通晓彼此的想法,这个咨询过程的结束,不但是宽恕谅解,更还有和解与稳固的关系的未来。

(案情经过多个案融合,纯属虚构,仅供参考!)

感悟

对每个人来说,不能接纳父母的接近,双方都是一种长久的伤害,而且孩子更甚。

多少父母在要求孩子长成自己希望的模样之前,有没有问过孩子,他们心目中理想的父母究竟应该是怎么样的呢?自己又有没有努力呢?

寄语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今反思:孩子在,不忽视,事在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