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关于“宅”居社会现象话题讨论报道

2010年2月10晚九点到十点半,在慧苑的两个群上进行了关于“宅”的社会现象心理因素话题的讨论。与上一次的讨论相比,这次的讨论准备得更充分,同时,有了更多人的参与使活动进行得还很顺利的。
本次的讨论针对现在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宅”的社会现象进行讨论,“宅”指常常呆在家,足不出户的一类人,多为80后。而在“宅”生活背后,有两种类型的人,一种是,虽然天天在家工作,国内外的新闻多多少少也会去了解,而自己的日常生活也能够在家中自我满足,不需出门。另一种是,痴迷于某事物,依赖电脑与网络,足不出户,厌恶上班或上学的人,不想出门。在讨论中,了解到其实很多人都是“宅”生活的一族,有时放假了,希望能够好好地自我调节的方式。因为家中的环境较好,不需要出门就能解决自己生活需要了。而有些人却表示,自己常常在家中,不想外出,感觉社会的压力太大了,自己心理难受,感觉家中相对比较安全。这就说明了,同一种现象背后不一样的心理原因。
其实,后一种现象才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网瘾的表现,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后果。因为网瘾,有些人选择了“宅”在家中,但是网瘾并不是“宅”的心理原因,它只是一个现象,网瘾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心理需要的缺乏。因为缺乏,而在网络上寻求可以使他们的这种空虚得到填补的东西,或者说,可以将这样的空虚逃避的地方,使自己感觉不那么难受。而他们从自己父母家人那里也了解社会的黑暗,从而也更加惧怕这个社会。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责任,但是当这份责任由父母为他们承受了的时候,他们就有了逃避这份责任的一个借口,时间长了,过度的保护使他们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让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去承担了,于是选择用逃避来面对这个社会。用一种与社会不协调的方式来过自己的生活。对于他们本身而言,他们只是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而有心理问题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他们的父母,是父母把他们的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使他们有了这样的依靠。当然,背后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的心理因素,而如何使他们能够走出这样的境况,也确实是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讨论,是为了唤起人们的思考,而这样的思考,是希望大家能在互相讨论之中,学习到彼此思考的方向,从而增强自己的思考深度,这次的讨论能够较好地达到这方面的目标。但同时,我们也思考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1、增加组织的人员,宏观把握讨论问题的角度;
2、多问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别人的思考,拓宽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每件事情都有其值得挖掘与提高之处,相信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考虑到下周三为大年初四,讨论的活动暂停一周进行。感谢各位朋友对此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希望在过年期间,各位朋友也能够常来群上聊聊,使群上能够增加多一点人气,希望以后的讨论活动能够进展得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