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说出我的心理咨询故事》第五章: 别人说的话为什么能伤到我?

《说出我的心理咨询故事》起源:

一位来访者多年以后来探望张功和老师,

并把一本故事集交给张老师:

“这是我们之间的咨询故事的真实记录。” 

谢谢这位来访者和我们分享他的故事,

也邀请更多的人走进本心疗法心理咨询的世界。

从这周起,我们每周都会有连载哦~敬请关注!

本心疗法

情绪本身没有好坏,

它是提醒我

要对自己的想法

重新进行思考的信号灯。


第五章 《连载5/8》

别人说的话

为什么能伤到我?

“你认为什么因素让你感觉内心很压抑?”

“我在重新定义情绪的性质时,主要是不好的情绪,像愤怒、憎恨,我会告诉自己应从理性客观的角度去看,然后情绪便会渐渐平复,……但过了一阵子,我又觉得自己好像背负了很多,之前被定义的情绪好像恢复了本性,负能量在不断积聚。”

“我感觉很压抑,觉得自己不应该去改变情绪的性质,因为的确是受到了‘伤害’或者遇到不顺的事情才会产生不好的情绪,……强行替换情绪的性质就像是暂且不去想这件事,或者说不去计较,过后不好的情绪依旧袭来,就好像要继续‘什么遭遇就应有什么的情绪’,这样的对应关系,之前的暂停不能终止这一进程。”

“……听你这样的分析,我感觉你还没能很好地理解‘受到的伤害’或者‘不顺的事情’,或者说你还没找到深层次的问题所在,所以才会从‘表面’地处理情绪的性质,这样一来情绪当然还会恢复‘本性’。”

“或者让我们再深入探讨一下你对于‘受到的伤害 ’和‘不顺的事情’的认识,或者先谈谈‘受到的伤害’。”

“你认为发生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是躯体的损伤?还是精神的伤害?”

“……我觉得都会吧。”

“那么你认为哪种情况使你感受到的‘伤害’更深?哪种情况使你产生的情绪更剧烈、更持久?”

“……”

“比如说你的手指被刀割伤了,流血了,你会感到疼痛。”

“当然。”

“然后你可能懊恼自己的某个不小心导致手指受伤了,你会抱怨,你会埋怨,当然这样的心理过程伴随着躯体的疼痛。”

“……是的。”

“当你的手指痊愈了,你的手指不疼了,……我想问你还会记得曾经的抱怨和懊恼吗?如果你记得,你还会继续抱怨和懊恼吗?”

“……我想不会的。”

“如果你被别人辱骂和指责呢?”

“这个,……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不存在辱骂和指责。”

“你真的是这样理解的吗?真的能完全做到吗?”

“我,我……”

“我不能。”

“暂且放下客观和理性这个概念,在你没有认识‘从客观和理性的角度看待情绪’之前,你认为辱骂和指责里的什么成分会让你‘受伤’?”

“对方的用词吧,……还有语气。”

“当这些用词和语气作用在你身上,你会愤怒,然后可能会回击。”

“是的。”

“好,那么当这件事结束,又过了一段时间,你不会记得这件事吗?你还会记得对方当时的用词和语气吗?”

“……我想具体要看用词和语气的恶劣严重程度,如果程度一般,可能过一阵子便会忘却,如果很恶劣很严重,我想过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会记得。”

“也就是说就事后影响这一层面而言,辱骂和指责使你受到的‘伤害’比起一般的小痛小伤更为持久,更为深远,辱骂和指责造成的‘伤害’更能难平复和痊愈。”

“……是的。”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更持久更深远的‘伤害’呢?”

“……我认为是对方的话,……对方说话的内容伤害了我的自尊,使我很没面子。”

“你认为对方表达的内容是在针对你?”

“当然了。”

“……你觉得这些内容,具体来说这些文字,是对你的描述,还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

“……”

“文字的创造因为描述客观世界的需要,文字的含义当然来自客观世界。”

“是的。”

“如果你觉得某些文字是对你的描述,也没有错,因为别人使用了某些文字对你进行了描述,你也听懂了其中的含义,所以你产生了情绪。”

“……是这样的。”

“你认为某些文字用在你身上会使你产生不好的情绪,因此厌恨别人说出这些文字,经过这么多年的发酵,我想你会把这些文字等同于不好的情绪。”

“……好像是这样。”

“……但其实文字本身没有情绪的属性,文字本身只具有描述客观世界的含义,所谓的情绪属性只是你的主观强加。”

“张老师,我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消化今天的内容。”

“好吧,今天的咨询就到这里,你看看通过这样的分析,对情绪的认识是不是能更加深刻?结合生活,结合实践,你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小时候我被教文字的发音和含义,然后在和别人对话的过程中不断运用、不断学习,经过二十几年的积累,对于某些用在自己身上的字词,我会认为对方是针对我的,我感到不舒服,理所当然加上不加思索,我会认为这些文字本身就是带有“侮辱”、“辱骂”等性质 ,却未曾反思,为什么对方说的话里含有这些字眼时,我会产生情绪呢?

文字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具备任何的情绪和情感,所谓的情绪和情感,完全来自我的主观理解 ,没有我的“配合”,就算对方使用某些字,也不可能取得他希望的效果。就像和一个听不懂自己语言的人说话,就算我使用最难听的字词,他也听不懂,他自然也不会生气。

说了这么多年的话,直到今天,通过张老师的分析,我才意识到是我对听到的话语产生了带有情绪的想法。情绪本身没有好坏,它是提醒我要对自己的想法重新进行思考的信号灯。

<本章完>

 
最适合中国人的本土疗法

但只有一部分人相信

人人都能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二维码
慧苑心理
长按二维码关注

有效的心理服务
抑郁 | 焦虑 | 强迫 | 恐惧 | 失眠 | 

婚姻情感 | 亲子家庭 | 青少年成长 |

 人际关系 | 危机干预
联系我们

电话:020-62728787,020-83644639

广州市越秀区白云路113号白云大厦1519室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慧苑心理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转载请联系:020-62728787
阅读 145
6投诉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