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Top

冷漠来袭,是谁偷走了我们的亲密关系?

张小姐找老公C先生拿车开,C先生以安全为由不答应。张小姐很愤怒,并大发脾气,指出连车都不愿意借给老婆的老公,不会对老婆有多好,认为自己找错对象。张小姐对C先生感到失望和愤怒。她用全盘否定的态度看待C先生,认为C先生没有满足她的用车需求,C先生整个人都不好了。

这种思维方式在心理学里有个专有名词叫做“分裂”。分裂的思维方式看待他人在儿童身上是普遍存在的。当下的张小姐犹如盲人摸象,以点概面,无法体会她老公背后的想法。误会和隔阂悄然而至,侵入了他们的亲密关系之中。我们很多时候无法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思考。因欲求不满而产生情绪,因情绪蔓延的感受定义亲密关系的状态。要命的是,这种定义往往是带有否定意味的。慢慢的,我们在抱怨对方的种种中无法自拔,越来越忽视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带有温度的心变得冷漠下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亲密关系不再亲密。

“他可能不爱我了。以前我们外出他会亲吻我,牵我的手。现在他不会亲吻我,也不再牵我的手了。”单小姐陷入沮丧和无助的情绪困扰中,对目前与老公相处的亲密关系感到不满意。在这两段亲密关系中,仿佛缺失了一点什么。是什么缺失了呢?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专业词汇——同理心。同理心,就是进入并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他人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即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我这样是为他好啊。健身运动对他身体好,可我老公经常熬夜晚睡。”单小姐委屈的说。“你有没有想过你对他好的定义和他对你好的定义可能不同呢?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你的好可能不是他想要的好啊!”我轻轻的问道,让她体会什么是同理心。同理心,在心理咨询过程的发生中我理解为共情。什么是共情呢?心理学业内的各个大咖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我认同老师张功和的理解:我走进你的世界,用你的眼光看世界。

“I see you.”还记得詹姆斯·卡梅隆的上帝之作3D版英文大片《阿凡达》吗?没错,多年前上映的这部电影留在我脑海中的除了阿凡达色(俗称湖蓝色)就是这句在影片中出现过三次的台词了。渴望被爱被理解的白领女性会感叹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到我。“I see you.”《阿凡达》里前海军战士杰克·萨利认识纳美部落的公主娜蒂瑞后说;娜蒂瑞在移动基地发现杰克残缺的人类身体的时候又说;片尾,杰克正式成为一名纳美人的时候,睁开眼睛的听到了还是这么一句。此处有着无穷的感动。

现实生活中也同理。我们在处理亲密关系中,如果能使用同理心对待我们的身边人,就能觉察到我和他人的不一样并体会到不一样背后的原因,进而理解和接受对方和我的不一样的想法。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冲突而情绪涨潮了。

我记得一年多前有篇很火的帖子叫做《我花费了18年时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讲述的是一个农村孩子付出了18年的努力才能坐在城里孩子旁边,让她看到。农村和城市没有优劣之分。我想表达的是,也许,在我们看来很轻易做到的事,对方可能付出了巨大努力才勉强做到。在我们看来对方身上需要改变的“不足”,对方可能付出了很多还是无法改变。其实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不足,只是我们不一样罢了。

如果我们在处理亲密关系中,把自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忽略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一旦自我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就容易陷入情绪中。愤怒和失望会我们拉向竭斯底里。而被拒绝和打击的自我会把责任外归因,指向亲密关系中的对方。因为让自我承担责任会产生内疚感和羞耻感。这种感受让我不舒服。

本心疗法规律七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就是追求快乐与幸福。

那如何赶走冷漠,重塑我们的亲密关系呢?觉察由关系建立的愉悦和不愉悦的平衡。因为无论你是看中她的颜值还是看中她的某种人格特性,找到最后的大boss,看见它。有人写文章谈到关系的过程,写到:始于颜值,终于人品。我认为亲密关系的过程是:始于生理,终于心理。在亲密关系中,你最终遇见的是那个钟情的阿尼姆斯。只因你的不够自性,你会和你投射的美好张牙舞爪,甚至遍体鳞伤。可怕在于有些人的爱反会因为得到不好的对待而加强。罗曼蒂克的爱的特点之一在于难以持久。

本心疗法规律六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存在的,一个人在满足自己需要的同时,最好能兼顾他人的需要。

在关系中理解对方的感受,感受对方的需要。放低冷漠,卸下心墙,丢掉情绪,去沟通,去感受,了解他背后有什么样的期待和需求。你会发现,小偷,偷不走只属于你们的亲密关系。